風簷文薈
問世間情是何物 ——試析元好問之問
陳望衡教授撰稿主講
■ 風簷雅敘影音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Rr348BFKc
■ 英文翻譯 |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韓知霖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MIUQlFQ7bBKu-b0iCARFgix1mj-6Ksr2/edit?usp=sharing&ouid=101558596903685090854&rtpof=true&sd=true
問世間情是何物 ——試析元好問之問
陳望衡教授撰稿主講
■ 風簷雅敘影音紀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MRr348BFKc
■ 英文翻譯 |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 韓知霖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MIUQlFQ7bBKu-b0iCARFgix1mj-6Ksr2/edit?usp=sharing&ouid=101558596903685090854&rtpof=true&sd=true
愛情,是人生中最溫馨最美好的,普通愛情平和寧靜。但有時有的愛情會發生重大變故,男女主角竟以生命相許。西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樣的愛情故事。
於是,一個問題提出來了:愛情是何物,竟能讓人生死相許。
明確提出此問題的是中國金朝詩人元好問(1190~1257)。一次,他在旅行途中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捕雁的獵人,他說:今天捕得一隻雁,已經將它殺死了。另一隻脫網,在天上悲鳴不願離去,最後投地而撞死。元好問聽了很感動,將它們買下,葬在汾水岸邊,墳上堆了很多石塊,作為記號。將它取名為雁丘。與元好問同行的詩人都寫了詩,元好問也寫了一首詞,調寄《邁陝》,詞的第一段是這樣的: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問人世間,愛是何物,可以讓人以生命相許!一對南北來往的大雁,經歷了多少年的嚴寒與酷暑。有相聚的歡樂,也有離別的痛苦。中間還有他們心愛的兒女。你會發問,遙望高空無限綿遠的雲層,雲下無盡高山的白雪,如果只是個人那怎麼能飛去。)
元好問在詞的開頭,就提出一個問題: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問,涉及人倫關係中的價值問題。中華民族人倫關係主要有五種,它們各有自己的價值。君臣:忠;父子:孝;兄弟:悌;朋友:義;夫妻(含情侶):情。
人倫關係均有理有情,但前四種(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均以理為本。唯最後一種——夫妻(含情侶)以情為本,而且愛情是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做到唯情的!
以生死殉理,在歷史和現實中不乏佳例,如:殉忠:文天祥以身殉國;殉孝:曹娥投江救父;殉義:程嬰捨自己的兒子救下了朋友的兒子。
愛情可不以以生命相許?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所有的愛。於是,一個問題提出來了,什麼樣的愛情值得以生命相許。且看元好問如何做答。
元好問回答之一:摯情
《邁陂塘》一詞寫的雌雄大雁夫妻間的情就是這種情。它們飽經艱辛,同甘共苦;相愛至深,專情不移。
這種情是需要經過漫長時間考驗的。是共同的生活,是生活中的互相扶持造就了這樣深、這樣專的愛情。這種愛情將兩人身心聯為一體,不能離分,如若分離,活著的一方簡直就無法活下去。
元好問回答之二:真情
元好問還寫了一首《邁陂塘》。這首字的緣起是現實中一對戀人共同殉情的故事。故事是:有一對青年男女,私下戀愛,因為得不到雙方家庭的認可不能如願成婚,於是雙雙赴池塘而死。後來此池塘開的蓮花全是並蒂蓮。詩人認為,這是這對男女的愛情感動了天地之故。出於對這對男女純真而又堅定的愛情的肯定,他寫了另一首《邁陂塘》詞。在元好問看來,這種真情也是值得以生死去殉的。
這裡,可以反問一下:雖然情是真情,但不是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元好問沒有說,在我看來,不要冒然這樣做,還可以等,等父母回心轉意。更重要的是,人生的責任很多,對國家、對民族、對父母……都有責任,而且一般說來,對國家、對民族、對父母的責任比愛情的價值大得多。人生值得付出生命代價的事很多。不必要,也不該為愛情獻出只有一次的生命。愛情生活只是人的生活中一個面向,絕不是全部。
關於情是何物,明代戲曲家湯顯祖也有一個回答。
湯顯祖寫了一個戲《牡丹亭》,在這齣戲中,他將情是何物的問題提到新的高度。
故事概要是這樣的:南宋時,江西南安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長到16歲,由於不能隨便外出參與社交活動,一直沒有遇到心儀的男子。一日,在花園欣賞美麗的春天之後,晚上夢見一書生手持柳條向她走來,這正是他心儀的人,兩情相悅,在夢中成為夫妻。夢醒後杜麗娘害了相思病,病中畫下自己容顏,去世前讓人將它藏在後花園牡丹亭畔太湖石下,她死後葬在後花園梅花樹下。杜麗娘過世後,父親攜家離開了此地,他的家成了一座道觀。三年後,書生柳夢梅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在此道觀小住。一日在牡丹亭畔的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的自畫像,當晚他夢見杜麗娘。杜麗娘要他掘開她的墳墓,在道觀老道姑的幫助下,柳夢梅成功地掘開了杜麗娘的墳墓,杜麗娘死而復生。後來柳夢梅考上狀元,杜麗娘與父母也得團聚。
在《牡丹亭題詞》中,湯顯祖說:
天下女子,有情寧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天下的女子,有哪位的愛情比得上杜麗娘?夢見心愛的人就因相思而生病,一病就不起。在病中親手畫下自己的容顏,讓它留要世上,希望心上人能夠看見它,最後因相思而死了。死後三年,她能在另一個世界中求得所夢見的人從而得以復活。像杜麗娘這樣的人,真正稱得上有情的人。情不知道如何而起,而生情之後,情深而篤。這種情可以讓活著的人去死,又可以讓死了人復活。如果不能不能讓生者去死,又能讓死者復活,都稱不上至情。)
「情之至」-情達到極至,情達到極至,不僅能讓生者死,而且可以讓死者生。
元好問的詞作中,尚只有“因情而死”,而在《牡丹亭》中,不僅有因情而死,還有因情而生,杜麗娘就是。
千萬別小看這生,這死而復活的生,雖然不是現實的,是想像的,理想的,卻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說明真正的愛情可以新生活,新人生,新世界!
湯顯祖將元好問的「情為何物」提到思想啟蒙的高度,為明代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張目,為馮夢龍等的愛情小說《杜十娘》《賣油郎獨佔花魁》開道,如果說《杜十娘》為情而死,那麼,《賣油郎獨佔花魁》就是為情而生。它們的意義非同小可!
追溯元好問之前中國文學史,許多優秀作品對於愛情的描寫,反映出他們對愛情魅力的認識,這種認識概括為五個字:美、純、德、義、幻。
(一)美
愛情的第一魅力!
美是人生重要價值。差不多人生一切事業均有美的成分,但多為附屬性的,唯有在愛情中,它佔據主要地位,於男女戀人來說,在一個時間內甚至成為愛情的唯一。
《詩經》中有多首愛情詩,愛情中的女子都極為美麗。其中最讓人醉心的是《鄭風·野有蔓草》。詩云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野地蔓草青青,草上露珠晶瑩。有一位美麗女子,清秀婉約。偶然相遇,讓我一見傾心。
野地蔓草青青,草上露珠滾動。有一位美麗女子,清秀婉約。偶然相遇,我們攜手同行。)
愛情中經典性的美是青春美。女性美當然不只一種,然要問,什麼樣的女性美最美,那當然是青春且婉約的美。這種美,在《詩經·鄭風·野有蔓草》中得到經典性的描寫。
(二)純
世上無事可做,但純情極少,只有愛情的品質為純。這是愛情的另一個魅力。
男女情真正作到純是不容易的,而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純的。唐朝小說《飛煙傳》寫了一位普通女子的愛情。一日當心儀的男子趙象向她表達愛慕時,她非常感動。在中國舊社會,男女偷情,女子是拿著生命做睹注的。如若發現,男子還可以跑,多半是死路一條,而且死得很慘。飛煙沒能逃出這樣的命運。她說“生得相親,死亦何恨。”
要說愛情至上主義,飛煙的愛情就是。要說真正的愛情是純情,飛煙的愛情就是。
(三)德
愛的純潔性不能排除德。無德的愛情得不到社會承認,只有有德的愛情才值得肯定。
離開社會肯定,所謂的愛情就失去了人性,沉淪為動物的情慾。
德,讓愛情的魅力增添了份量,這份量就是高尚!
唐人的小說《李娃傳》寫了這樣的愛情。李娃是妓女,她愛上了她的一位顧客,這是一位宦門子弟,本是進京趕考的,誤入妓院,耗盡了盤纏,結果被鴇母趕走,流落街頭。一個冬日,冷臥在妓院門口,被好心的李娃發現。李娃不鴇母的反對,堅持救助公子。她自贖其身,毅然離開妓院,租房另住,讓公子好生讀書,終於考上了狀元。在公子高中後,李娃俏然離開,她認為,她的要做的事已經完成。
這是不是愛情?當然是愛情。愛情的表現是多元的,結合是愛情,分手也是愛情。愛情唯一的標準是愛——真愛。
(四)義
愛是私情,義是公德。私情與公德不具對立性,它們可以統一。但一般的愛情只需要符合道德就可以了,不必過多地考慮義,然而當大義滲入愛情且在某種意義上主宰愛情時,此愛情就有可能變得偉大了。稱得上偉大的愛情極少。唐人小說《虯髯客》中紅拂與李靖的愛情就屬於此。紅拂原為隋權臣楊素的侍女。這是一位胸有救國大志的奇女子,她的最寶貴的素質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識見。她的識,不只表現在知道該嫁什麼樣的人,而且知道什麼樣的人物才是當今社會的英雄人物。更重要的是會知道如何將愛與大義統一起來,讓她的夫君既是真心所愛的人,又是可以實現她的大義的英雄人物。
雖然現實生活中,紅拂這樣的女子很少,但並不是沒有。
(五)幻
上面所說的美、純、德、義均是現實的,其實,愛情也可以是想像的,或是現實加想像的。李商隱詩中的愛情就是這樣的。
李商隱有《碧城三首》之一據說是送給他心上人宋華陽的,宋華陽是道姑,這是一個注定沒有結果的愛情。李商隱對於這份有些非份的愛情充滿了期待,也充滿了想像。
碧城十二曲欄干,犀闢塵埃玉闢寒 。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精盤。
碧城十二欄干 曲折,室內到處寶石閃亮。
仙界傳信多賴飛鶴,仙山無樹不棲鳳凰。
當窗見星星落海底,隔座看雨雨過河源。
如果寶珠明亮穩定,一生就廝守水精盤。
(意思如果這愛情是真實且穩定的,就沉醉其中好了)
將道觀寫成仙境,將道姑(宋華陽)寫成仙女,於是這場人人相愛就升格為人仙相愛了,全詩流淌著仙境的氣氛,加之詩人又多用神仙典故,更是讓人既無比嚮往,又無比迷幻了。
李商隱沒有寫愛情結果,也許結果不是重要的,愛情重在過程,而過程時而在大地,時而在星空,它是現實的,更是浪漫的。也許,只有這種愛情才是最美的。
許多情況下,愛情不只是男女雙方感情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有些還涉及重大社會問題。如果不談愛情所涉及的社會問題,僅從愛情本身來說,愛情的本質是可以連結到人性、文明這樣的重要議題的。
愛情的自然基礎是性,但人的愛情與動物的情慾不同,動物的情慾只有性,而人的愛情有愛。愛是人性的光輝,是人之為人的本質之一。因為愛情中的愛是人性的光輝,這人性是人類進化的產物,是文明的成果。不同文明有不同的愛情,因此,對於愛情中的人性和文明要歷史地看。只要是合乎人性合乎文明的愛情,就是真正的愛情,其價值就該肯定。
對於摧殘真正愛情的行為,和將人的愛情墮落為動物情慾的行為,我們要高呼人性歸來,愛情歸來,但即使真正的愛情並一定要以生死相許。因為生命只有一個,而值得以生死相許的事業絕不只是愛情。
(風簷雅敘講壇,202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