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簷雅敍 ZOOM 會
文學路 文字緣
美西 | 04/07/2023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4/08/2023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從半個多世紀前翻譯《美麗新世界》,到近年的文學與家族記憶三部曲《昨日之河》、《半生書緣》、《白鴿木蘭》,作家劇作家李黎教授至今出版了四十多本書 。在漫長的寫作路途中,見過最美麗的風景,遇到最難忘的人物。李教授將與大家分享她的文學路和文字緣。
作家 | 劇作家 | 復旦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李黎教授主講
出生在大陸,成長在台灣,旅居美國。小說﹑散文﹑劇本﹑評論及專欄作家。本名鮑利黎,英文名 Lily Hsueh。祖籍安徽,1948年生於江蘇南京,1949年到台灣,畢業於高雄女中,台灣大學歷史學系。70年代赴美,就讀 Purdue University 政治學研究所。曾任編輯及教職,現居美國加州斯坦福,專事寫作。 2021年起,任復旦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出版小說﹑散文﹑翻譯﹑電影劇本等逾四十部,獲有多項小說獎﹑電影劇本獎 (並攝成影片)。作品多篇被選入台灣中學國文教科書及教材讀本;小說及散文多次被選入台灣年度小說選﹑散文選﹔代表作被收入《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小說卷及散文卷、《廿世紀台灣文學金典》小說卷﹔並列為《台灣小說二十家》(1978-1998) 之一。
著作表
●小說
【西江月】短篇小說集。 1980﹐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最後夜車】短篇小說集。 1986﹐台北洪范書店(用筆名薛荔) 。
大陸版﹕1989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天堂鳥花】短篇小說集。 1988﹐台北洪范書店。
【傾城】中篇小說。 1989。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浮世】中﹑短篇小說集。 1991。台北洪范書店。
【袋鼠男人】長篇小說。 1992﹐台北聯合文學。
大陸版﹕1999 ﹐北京作家出版社。
【浮世書簡】中篇小說。 1994﹐台北聯合文學。
【初雪】短篇小說集。 1998﹐台北聯合文學。
【三城之戀】中篇小說集。 1999﹐北京作家出版社。
【樂園不下雨】長篇小說。 2007﹐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散文
【大江流日夜】1985 ﹐香港三聯書店。
大陸版﹕1986 ﹐廣州花城出版社。
【別後】1989 ﹐台北允晨文化。
【悲懷書簡】1990 ﹐台北爾雅出版社。
大陸版﹕1999 ﹐北京作家出版社。
新版﹕2009﹐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天地一遊人】1992 ﹐台北爾雅出版社。
【世界的迴聲】1996 ﹐台北九歌出版社。
【晴天筆記】1996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感懷書簡】1997 ﹐北京東方出版社。
【舊情綿綿】1999 ﹐河南人民出版社。
【心靈的地圖】1999﹐陝西人民出版社。
【尋找紅氣球】2000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玫瑰蕾的名字】2000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翡冷翠的情人】2003﹐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見鍾情】2004﹐北京新華出版社。
【海枯石】2004﹐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威尼斯畫記】2005﹐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浮花飛絮張愛玲】2006﹐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玻璃電台-上海老歌留聲】2007﹐與陳鋼﹑淳子合著。上海學林出版社。
【天地一遊人】﹐ 2008﹐雲南出版社。
【加利福尼亞旅店】2010﹐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張愛玲未了情】2011﹐江蘇出版社。
【昨日之河】2011﹐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大陸版:2012, 北京中華書局。
【半生書緣】2013﹐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大陸版:2013, 北京三聯書店, 2019新版。
【那朵花,那座橋】2016﹐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芳草天涯- 尋訪文學和電影的現場】2019,北京三聯書店。
【白鴿木蘭- 烽火中的大愛】2019, 台北印刻出版公司。
大陸版: 2020, 北京三聯書店.
●電影劇本
【袋鼠男人 - 電影劇本與幕後人語】1994﹐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由台灣中央電影公司購得版權攝製同名影片。)
【雙城記】
【樂園不下雨】2001﹐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出版。
●翻譯
【美麗新世界】1969﹐台北志文出版社新潮文庫 (用筆名黎陽) 。
1990出修訂版。
大陸版﹕1987﹐廣州花城出版社;2013,北京燕山出版社。
●編選
【海外華人作家小說選】1983﹐香港三聯書店。
大陸版﹕1986﹐廣州花城出版社。
●得獎作品
【最後夜車】聯合報七十一年度短篇小說獎 (1982) 。
【傾城】聯合報七十七年度中篇小說獎 (1988) 。
【袋鼠男人電影劇本】台灣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輔導金(1994)。
【樂園不下雨】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2001)。
●作品英譯
小說〈雪地〉(Snow Fields) 選入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 Hong Kong & Taiwan” (Renditions Paperback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90).
小說〈最後夜車〉(The Last Night Train) 選入 “Exile & Native Sons: 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 from Taiwan” (國立編譯館, 1992).
小說〈近鄉〉(Homeward Bound) 選入 “Nativism Overseas: Contemporary Chinese Women Writer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5篇小說〈譚教授的一天〉﹑〈春望〉﹑〈天堂鳥花〉﹑〈夢鏡〉﹑〈浮世〉選入“The Chinese Pen Quarterly” (Taipei Center, International PEN, 1988, 1989, 1990, 1994).
小說〈春望〉中英對照﹐收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代台灣文學英譯系列」短篇小說集【最後的黃埔】(The Last of the Whampoa Breed) (2004)。
●研究李黎的學位論文
李韻: 《李黎作品的身份認同研究》﹐長春理工大學, 2019年, 碩士論文.
陳必芩:《李黎小說中的救贖書寫研究》﹐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2011年﹐碩士論文。
侯俐雅﹕《李黎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0年﹐碩士論文。
潘純菁﹕《李黎旅行散文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2010年﹐碩士論文。
李麗芬﹕《在浮生中尋找 - 李黎散文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5年﹐碩士論文。
江夢洋: 《台灣女性旅行文學研究 – 以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台灣文壇為場域》, 2017年, 碩士論文.
徐麗超: 《論新世紀台灣女性文學的旅行書寫》, 江蘇師範大學, 2016年, 碩士論文.
譚惠文﹕《台灣當代女性旅行散文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7年﹐博士論文。
蔡雅薰﹕《台灣旅美作家之留學生小說及移民小說研究﹐1960-1999》﹐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2年﹐博士論文。
曾煥玫﹕《女性自助旅行者的旅行經驗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
黃振富﹕《自助旅行者的真實建構 - 以台灣旅歐女性自助旅行者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1996年﹐碩士論文。
●文學評審
1992﹑1996﹑1998﹑2000年度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審。
1998年度世界日報副刊極短篇小說獎評審。
2000﹑2005年度聯合報短篇小說獎評審。
2005年度世界日報副刊散文獎評審。
風簷雅敍 ZOOM 會
藝術的故事
[第二講][第三講]: 11-20 世紀概要
[第二講]
[第二講]
美西 | 04/14/2023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4/15/2023 週六 [晨] 09:30 - 11:00
[第三講]
美西 | 04/21/2023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04/22/2023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接續藝術的故事 [第一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WZzN78GE
[第二講] [第三講] 從第11章到28章,分五大部分 ---
1. 建築
2. 雕塑
3. 插畫、木刻
4. 祭壇畫、壁畫、油彩
5. 攝影、陶藝
[11世紀]
黑暗時期、新舊交替繪畫-傳遞宗教教義的工具。(前述埃及人畫他們知道的東西、希臘人畫他們看到的東西、中世紀畫他們感覺到的東西。)
[12世紀]
諾曼式風格、羅馬式風格。圖畫的書寫形式。
[13世紀]
哥德式風格。喬托-相信看到的世界。
[14世紀]
英國式與盛飾式風格、國際式風格。
[15世紀]
初期:現實的征服。 晚期:傳統與革新。
[16世紀]
義大利初期:和諧的獲致。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威尼斯、義大利北部:色彩與光線的統一。
尼德蘭地區:新知識的傳播。
[17世紀前半葉]
自然主義與學院派。視覺和視像:魯本斯、維拉斯奎茲。荷蘭:肖像畫、風景、靜物畫。
[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
威力與榮光:法國的巴洛克-凡爾賽宮。洛可可風格-華鐸。
[18世紀]
理性時代的審美趣味。
[19世紀]
初期 - 傳統的打破。新古典主義風格。浪漫主義風格、巴比松畫派。現實主義風格、印象主義風格。
晚期 - 追求新標準。後印象主義。
[20世紀]
實驗的藝術、包浩斯。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
風簷學會「風簷美術館」導讀老師
美國中華藝術學會副會長暨總編輯
張玉瑩老師主講
祖籍陝西長安人,1956年生於台灣高雄左營,在海軍眷村長大。生性達觀,喜好繪事,初無師承,入社會始從煮石軒主人沈新吾先生學畫,以寫意花卉為主要課程,繼而從顏小僊老師攻花鳥、李仲箎老師習書法,並參與蔣勳老師南下導讀藝術美學課程,跟隨蔣勳老師赴法國西班牙參觀美術館遊學。2000年來美,因緣受業於吳學讓教授,並從裴溥言教授學習詩經。曾於高雄汶采筆莊指導國畫,現於喜瑞都中文學校與喜瑞都松柏會 (Cerritos Chinese American Senior Citizen Association) 教授國畫。
張玉瑩老師致力文藝,數十年不墜。個展三次,聯展多次。書畫如其人,瀟灑中有韻味,豁達中見真情。2022年1月1日開始, 張玉瑩老師與導讀老師於風簷學會「風簷美術館」以《藝術的故事》為主軸,研習藝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