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簷雅敍 ZOOM 會
鎮館國寶
美西 | 5/6/2022 [晚] 06:30 - 08:00
亞洲 | 5/7/2022 [晨] 09:30 - 11:00
■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范寬 (約 950-1032 後)〈谿山行旅〉、郭熙 (約 1023-1087後)〈早春圖〉、李唐 (約 1049-1130 後)〈萬壑松風〉一向有故宮「鎮院三寶」的美譽。這三件巨幅立軸,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本次講座從美的形式原則欣賞探討。
繪畫是視覺性藝術,畫家創作的過程就是在安排畫面的視覺形式。畫家安排形式時,為了表現美感而遵循的原則,就是美的形式原則。理解這些原則,有助於觀眾欣賞畫作。
主講首先將介紹美感原則。其次,以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李唐〈萬壑松風〉為焦點,運用這些原則來觀察、思考、欣賞繪畫的方法。過程中,將闡釋前人對這三件作品的看法,並嘗試對這三件作品提出新的觀察、新的問題、新的思考、新的意見。希望聽眾因此建立一套獨立觀察、欣賞的方法,然後根據這樣的方法獲得自己的心得,並與他人交流。
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臺灣大學藝術史博士
方令光博士主講
研究領域為中國藝術史。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曾經策展重要館藏,包括「筆墨見真章」常設展〉。於 《故宮文物月刊》發表以下主題論文。
▪️〈以橘之名 - 記一一○年第一季「筆墨見真章」常設展〉
▪️〈一〇九年第二季「筆墨見真章」的展品與策展理念〉
▪️〈國寶再現之書蹟名品〉
▪️〈毫芒窮壯麗,意匠盡精微─傑出人物畫家鄭問〉
▪️〈前人指路─從閱讀題跋學會欣賞國寶〉
撰述並見於《「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特展專輯圖錄》。
風簷雅敍 ZOOM 會
◇ 劉昌漢 (劉吉訶德) 老師講座 ◇
劉昌漢 (劉吉訶德) 老師治學不分古今中外,美術、文學、建築、音樂多方涉獵。兼收並覽,廣義博考。不但以繪畫創作樹立個人風格,更長於講述與著述各種藝術與文學專題。宏觀的角度,優雅的文字,豐富的旁徵博引,清晰的脈絡陳述,讓聽眾與讀者與打開心靈視野,翱翔於藝術與文學的天空。 2021年劉老師「風簷雅敍」 [山水系列] 四場講座,廣受藝文界重視。2022年再度盛邀劉老師講述當代藝術與文學專題。
多次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中國和臺灣畫展。作品榮獲重要美術館典藏。曾經為臺灣文化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推介臺灣藝術家走向國際,貢獻良多。繪畫創作獲頒 2011 年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挑戰美國獎助」(NEA Challenge America Grand Awards) 殊榮。現為中國畫學會(美國)榮譽會長。代表作品:〈玉山雲〉、〈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通景〉、〈巍峨〉、〈浩瀚無垠〉、〈雪山河源〉、〈雪山〉系列、〈水之舞〉系列等等。
藝術撰述深入淺出,曾經以筆名「劉吉訶德」長期在北美「世界日報」《世界周刊》撰寫藝術專欄。以本名「劉昌漢」在台灣《藝術家》雜誌執筆。著作包括《百年華人美術圖象》、《藝術如此多嬌》、《北美水墨畫觀覽》、《遊美加—發現美術館》、《北美風景繪畫》等等。文筆精湛,獲得海外華文著述獎首獎。曾任美南華文寫作協會會長,散文作品並收錄於世華文學《書寫@千山外》、《采玉華章—美國華文作家選集》等書中。
* 主講照片 ---「似曾相識」片尾藝術家訪談。導演梁晨拍攝。
當代藝術與中國經驗
美西 | 5/13/2022 [晚] 06:30 - 08:00
亞洲 | 5/14/2022 [晨] 09:30 - 11:00
政治烈焰下的絕命情詩
—— 聶魯達敲打心靈的文字雨浪
美西 | 6/10/2022 [晚] 06:30 - 08:00
亞洲 | 6/11/2022 [晨] 09:30 - 11:00
名著故事
—— 劉吉訶德的文學閱讀
美西 | 6/17/2022 [晚] 06:30 - 08:00
亞洲 | 6/18/2022 [晨] 09:30 - 11:00
風簷雅敍 ZOOM 會
當代藝術與中國經驗
美西 | 5/13/2022 [晚] 06:30 - 08:00
亞洲 | 5/14/2022 [晨] 09:30 - 11:00
■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藝術家、作家、藝術策展人
劉昌漢 (劉吉訶德) 老師主講
正發生中的當代藝術追求思想新發現和視覺感受新體驗,從而發展出對於行為、觀念、裝置、女性、解構、塗鴉、錄像、動漫、新媒材等等作為的探討。由於藝術觀解禁過程包括對現狀不滿的破壞和渲洩,以及科技媒材的介入,表現引人側目,而中國藝術家的參與經驗也獲得不俗成績。許多人説不明白當代藝術表達什麼,其實接觸藝術不必為尋求答案,而是經歷體驗,並且嘗試對話,自其中感受生活的時代脈動。
------ 劉昌漢
風簷雅敍 ZOOM 會
詩(經)
美西 | 5/20/2022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5/21/2022 週六 [晨] 09:30 - 11:00
■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直接按鍵連結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6468314508
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導讀老師
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電機工程博士
楊積亮老師主講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電機工程博士。學以致用,在北加州灣區從事電子計算機 CPU 芯片設計專業數十年。
楊老師自幼喜愛思想探索。勇於提問,敢於發言。2013年自科技業退休之來,更潛心探索中國古文化源頭與脈絡。專文撰寫發表於個人部落格網站「Tranquility 山不在高 -- a truth 實相 searching journal by Leon Yang」。 https://jileonyang.blogspot.com
於風簷學會Line 群組「風簷展書讀」撰稿詩經導讀,分享心得大要。
目前所見《詩(經)》原文出自釋義者撰述著作:《毛詩正義》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代孔穎達疏。 秦漢之前的經典,或經或傳,概由秦漢以後編撰者「成書」。或傳或注,各有所長。然而,皆不免所處時代文風影響。楊積亮老師與大家分享思維觀點。期盼彼此切磋交流。
風簷雅敍 ZOOM 會
建築 —— 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
美西 | 5/27/2022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5/28/2022 週六 [晨] 09:30 - 11:00
■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直接按鍵連結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6468314508
建築
—— 如跂斯翼 如矢斯棘
元素 | 想像 | 構築
廣義的建築代表藝術元素的想像與構築,在人類每一個時代展現各種文化丰采。而具體意義的建築,又將各種人文哲思架構凝固為空間營建的建築體現。
風簷學會會長
曉聞達張主講
曉 --- 知識以充實
聞 --- 音樂以陶冶
達 --- 建築以淑世
張 --- 藝術以昇華
Wenny H. Chang, Architect
M. Arch, University of Oregon
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每一件藝術作品皆是他的藝術宣言。藝術,起源於感動,那種感動可以忘卻自己,忘卻時空,忘卻外在,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終於發現內在生命之存在。那種無法自已的感動,帶領我們擢拔生命的高度,走向充滿的宇宙,成就一種詩意,吟詠如歌的行板。詩,音樂,是繪畫的要素是無庸置疑的。他是理性探索與感性觸覺的合一境界。
“For the artist communication with nature remains the most essential condition. The artist is human; himself nature; part of nature within natural space.”
– by Paul Klee, 1923
文化記憶始終是我內心世界的瑰寶。以油畫留白理論與技法,表現東方二元哲學意境。墨黑油彩與虛白元素,相反相需,相斥相成,共構生生不息多層次之邊際。緣起於漫步太平洋彼岸,遙望故鄉,在世界的角落,讚嘆宇宙之遼闊與奧妙。
藝術,因於感動,完成感動,傳遞感動。我們共有的文學哲學給予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靈感,厚度,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