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珠 Julie Wang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 教師聯誼會會長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花藝教授,1996年開始從事中華花藝教學至今。曾參與多次歷史博物館展覽,以及海內外花藝展覽。喜愛讀詩,因此於2013年成立「詩情花藝」社群網站,分享中華花藝與詩詞之美。所謂「造化從來不負人,萬般紅紫見天真」,在拈花惹草中發現花草自然之真、怡然之善與渾然天成之美。
「花氣薰人欲破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清新雋永、豐富美麗。詩人觀察入微,善於捕捉花開花落的感受,看到「杜鵑花發映山紅」知是春天來了,「映日荷花別樣紅」是荷花正開的夏日清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遙想陶淵明回歸田園的高潔品格,而「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則是白居易在寒冷冬夜的熱情邀約。詩詞或寫景、或抒情或以景寓情、融情於景,或含蓄委婉、或清淡絢麗、或真摯凝鍊,皆以其獨特丰采跨越時空,共鳴迴響。
有別於聽覺文學之美的詩詞,花藝提供視覺上的平和饗宴。中華花藝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已約有一千五百年歷史。源自魏晉南北朝的佛教供花,歷經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興衰起伏,形成獨具文化內涵的插花藝術。插花藝術創作,有描繪自然的「寫景花」、有抒發個人心境與志趣的「心象花」、有表達倫理秩序之美的「理念花」、有純粹就花草植物之美表現的「造型花」,四種類型各異其趣,各具特色。
以詩詞為靈感,詮釋虛實動靜於花藝意象。王愛珠老師研習花藝已逾半甲子,喜愛教學、詩詞、分享的心情始終如一。
🔹️ 風簷雅敘🔹️ 詩情花藝 「一年好景君須記」--- 中華花藝的季節之美
https://youtu.be/JE7RK6EXaH8
🔹️ 風簷雅敘🔹️ 詩情花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E8B8709K4
美的追尋
邵雍曰:「造化從來不負人,萬般紅紫見天真」,花,充滿了自然率性之真、怡然自得之善與渾然天成之美,明代袁中道說:「花為天地間一種慧黠之氣所形成」,花的形、香、色,花的開綻、爛漫、萎殘、凋零,蘊涵的美與生命的奧妙何其之多;花的盛衰、優劣、美惡、死生更是給予人對於生命、生存、生活等等歷程的的感悟與啟示。
花藝創作在於捕捉花開、花落的瞬間,依花藝創作者當下的心情與念想,把繁色的花蕾,奇艷的花朵,翠綠的花葉,青蔥的花枝,疏展的花態,或含蓄、或委婉、或清淡、或濃烈的再造花的第二生命與契機,在花藝創作的範疇裡,一直是美的闡述與追尋。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豐富美麗、清新雋永,四時的更迭輪轉、萬事萬物的變化起伏,都在詩詞裡。喜歡詩詞裡的顏色,「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月落烏啼霜滿天」、「春來江水綠如藍」「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喜歡詩詞裡的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喜歡詩詞裡的思緒與情懷,「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等等;因為詩詞給予我很多關於花藝創作的啟迪與聯想,因此從十年前開始在臉書上以詩詞為花藝作品的主題,讓賞者不只「目擊可圖」諸多花藝作品,更可著眼於「境外之境」,讓看花不只是看花賞花,還有那「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豐富內涵。
中華花藝重意趣,次形式,輕色彩;意趣亦即插花者把主觀感情與思想,運用花材使之相容的一種藝術表現,創作時,可以借花寄情,可以寓情於景;景物的描繪,是客觀且直接的,旨在追求「巧構型似」,是景物的逼真再現,是為「寫景花」;另外一種花藝的表現形式,是藉著花抒發感情,把眼前之景所引起的感慨、情懷,直抒出來,不是著眼於眼前所見,而是進入了更高的層次,傳達那「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豐富內容,是為「心象花」。
轉眼間,習花、插花已三十多年了,看著花草散綴大地,或淡悅、或絢爛、或濃妝、或艷抹、或繽紛、或雅逸,看著春去秋來,往而再復,欣然照見自己可以在「天地間的慧黠之氣」悠遊,在詩詞歌賦中沉濳逍遙,實乃人間一大樂事也。
作品賞析
(1) 春初四日 春色正中分(五代宋初 · 徐鉉)
春分,春色中分,寒暑與晝夜均平,百花開放,百鳥鳴叫,天氣漸暖,大地回春,春天如期而至。碗花的插作,以極點(中心)為正宗,插作時由極點出枝,向四面八方插作,枝腳整齊宛若一株。如此剛好可以恰如其分的表現「春分」節氣寒暑均平、晝夜均等的現象與意涵。海芋在冬青衛茅和觀音蓮葉的高低相應間,在粉陸蓮和紫翠珠的映襯下,色澤飽滿亮麗,呈現穩定靜好之態;藤蔓則由左到右,由下到上,與前者在一動一靜、一虛一實、一輕一重間,好似描繪一幅仲春三月、春色中分的圖畫。
(2)我愛山中夏 空冥花雨下(明 · 元鵬)
早晨的陽光如此耀眼,望向遠處的山,白雲、藍天、綠色的山嶺,顏色那麼乾淨明亮,樹上的枝葉也越來越繁茂濃綠,偶而遠處傳來斷斷續續蟬的鳴叫聲,因為還沒有到盛夏,不是那種十分令人震撼的聲音,山中的夏天就是如此,讓人喜愛。本件作品以椰子殼和高山杜鵑為架構,芍藥含苞待放,桔梗和火龍果點綴其間,倒柏與觀音蓮葉呈現疏密、輕重的對比,豐富多層次的色彩讓作品顯得夏味十足,繽紛熱鬧的夏天於焉展開。
(3) 自歌自舞自開懷 且喜無拘無礙(宋 · 朱敦儒)
以雙筒插花,前後、左右的擺放,讓花的整體架構顯得更為豐富。雲頂牡丹的花兒開了,一朵又一朵的黃色小花隱在綠葉裡,想不注意也難;一朵挨著一朵,一簇擁著一簇的花,開在一起,忽而在左、忽而在右、忽而在上、忽而在下;粉色的百合花微微綻放,紫色桔梗也跟著起舞,深山櫻也來作伴,心也跟著開懷起來⋯⋯。
此時剛好傳來德國歌手沙比.歐(Saby O)唱著 The Dance Of Life 的歌,聽著那純淨且令人著迷的嗓音,不禁也跟著跳起舞來⋯⋯;可以賞自己喜歡的花,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跳自己喜歡的舞,無拘無礙、悠遊自在的做自己,真好!
(4)此時情緒此時天 無事小神仙(宋 · 周邦彥)
閒來無事的夏天,獨坐家中,讀著長長短短的宋詞,讀著讀著,生活的步調變得慢了緩了;讀著讀著,好像跟著宋人進入那夏日的悠閒與愜意;讀著讀著,看瓶裡的紫色大蔥花,高高的昂揚著,閃爍著迷人的色澤,長苔的粗藤和蒲葵表達了動靜與虛實的美,向日葵迎著陽光,開的那麼自在,金黃色的小菊則在隱約深處顯得那麼可愛!
此時心中無事,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哪管外面的烈日灼灼,暑氣薰蒸,閒閒無事的我,就像小神仙般的逍遙自在!
(5) 高樹曉還密 遠山晴更多(唐 · 許渾)
四季的流轉從來不會停下腳步,春天的生機勃勃,夏天的熱情奔放,而秋天呢?有人說是溫柔的,有人說是蕭瑟的,有人說是收穫的,也有人說是乾淨的,時序早已是秋天了⋯⋯「高樹曉還密 遠山晴更多」這是一首吟詠早秋景物的詩,描寫早秋的風物景觀,秋天曙光初照,高大的樹木依然枝葉繁茂,晴空萬里峯巒疊翠,層次格外分明。「缸」,是介於瓶與盤之間的花器,於唐朝時盛行,當時以精緻絕倫的白瓷缸插牡丹花,將唐朝的花文化推升到一個高度與廣度,璀璨華麗又奪目。本件作品的主花是鐵刀木,在紫孔雀、紅色千代蘭的映襯下,明亮的黃色婉麗明亮,白色的山桂花或高或低、或輕或重於兩旁,春蘭葉輕巧而出,畫出一道美麗的空間,整體色彩豐富,造型穩健厚實。
(6) 星河欲轉千帆舞(宋 · 李清照)
節奏又名韻律,原是音樂上的形式,但空間造形也有類似音樂的節奏波動,中國插花講究「周迴曲折」與「韻致」,強調曲線的動態,經常在運用在花藝的創作上。本件插花作品藤與鐵刀木的線條以「反覆律動」的方式為之,藤的顏色暗沉卻輕盈,鐵刀木顏色亮麗卻穩重,兩者以虛實、剛柔、疏密的方式呈現,頗具動感的山蘇葉具有穩定的效果;玫瑰花在紫色孔雀菊的環伺下娉婷舒展,黃色小菊對應的是鐵刀木黃色的花,灼灼的高低相和,整體顯現「轉」與「舞」的律動與節奏感。
(7)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宋 · 蘇軾)
心象花在於抒發和表現個人的情感,藉著花草表達自身的喜、怒、哀、樂、愛、惡、欲的情懷與感概,盛行於元朝,當時外族入主中原,對以漢民族為主的花藝文化而言,呈現空前未有的浩劫,因此元朝是插花藝術的沉滯期;值此時期,前朝遺老與文人雅士藉花抒鬱悶之氣、藉花逞懷,插花純為表達個人的心性與志趣。
山防風帶刺的果實,暗喻周邊的環境如此的困厄與黑暗,一枝白色的天堂鳥棲息在沙洲上,淒涼寂寞卻堅持,雖是孤高自許,更是時不我予的焦慮困頓與今昔盛衰的感慨。
王愛珠老師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教授,1996年開始中華花藝教學至今,參與多次歷史博物館展覽,以及海內外展覽,2013年成立「詩情花藝」社群網站至今,以詩詞詮釋花藝作品,解析花藝作品的歷史背景和花藝創作概念。
·1996 取得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教授資格
·1999~2018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花藝展覽
·2002 南京、重慶兩岸插花藝術展
·2003 國立歷史博物館「心靈色譜」插花藝術展插花示範主講
·2004 濟南、天津插花藝術展
·2009 美國洛杉磯、亞太、寶爾博物館中華花藝展
·2010 建國百年「花朝節」花神祭插花示範主講
·2010 美國舊金山史丹佛坎特藝術中心「茶與花」花展
·2010 福建省閩台緣博物館「花好月圓」插花示範主講
·2010 「花氣薰人」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2 台北琴道館「起舞弄清影」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2 台北圓山爭艷館「花果之戀」插花展
·2013 新北市「迎春花神典華漾」插花示範主講
·2014 台北琴道館「萬般紅紫見天真」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5 台北琴道館「萬紫千紅總是春」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6 青島安瀾書院中華花藝展插花示範主講
·2016 上海兩岸傳統插花中華花藝展插花示範主講
·2017 南京「佛佑天印」兩岸中華花藝展
·2018 北京「盛世華章」兩岸中華花藝展
·2018 台北市探索館「華之盛采」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9 台北市探索館「詩情花藝」中華花藝師生展
·2021 美國[風簷雅敘]線上「詩情花藝」演講
·2021 法鼓山總本山「金盤襯紅瓊」演講
·2021 中華文創協會「詩情花藝」演講
·2022 美國[風簷雅敘]線上「詩情花藝~一年好景君須記」演講
·2022 中華花藝台中協會「中華花藝的詩詞意象」演講
·2023 中華花藝桃園協會「中華花藝的詩詞意象」演講
·2022~ 現任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教師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