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中國文化的根本是“家文化”,老房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物化載體,我把中國民居當“人”來畫。中國文化是“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萬物是一樣的,所以,我也畫山水,從宋代山水入手,加上光,從“像”再到“不像”。將我生命中的所有關於漆畫、水彩、古典油畫、印象派、中國山水、古代陶瓷等都打碎,重組、融合產生出屬於我生命的繪畫。
畫是生命的載體,生命會消失,畫卻會留下來,我們對畫負責,也是對這個世界負責。從世界看中國,中國藝術只有融入世界才是出路。
——— 余春明
非常感謝余教授民居系列講座三場演講--- 民居采風,民居風采,我畫民居。從鄉土民居的十年速寫實地考察,到各地民居建築的文化形制探索,更不斷咀嚼沉澱,從內心深處畫出自己的作品。這裡面不但有濃濃的中國人 “家文化” ,更有深厚文化底蘊獨具魅力的藝術家風格。
余春明教授畫展 12/3 - 12/27/2022
硅谷亞洲藝術中心
Silicon Valley Asian Art Center
3777 Steven’s Creek Blvd., Santa Clara, CA 95051
■ 余春明教授畫展 [link]
風簷雅敍 ZOOM 會
余春明教授「民居系列講座」
◇ 第一講 ◇ 民居采風
美西 | 11/04/2022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11/05/2022 週六 [晨] 09:30 - 11:00
◇ 第二 講 ◇ 民居風采
美西 | 11/11/2022 週五 06:30 [晚] - 08:00 [晚]
亞洲 | 11/12/2022 週六 10:30 [晨] - 12:00 [午]
◇ 第三講 ◇ 我畫民居
美西 | 11/18/2022 週五 06:30 [晚] - 08:00 [晚]
亞洲 | 11/19/2022 週六 10:30 [晨] - 12:00 [午]
■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直接按鍵連結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6468314508
余春明教授主講
畫家、教授、南昌大學博物館創館館長
1978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院),1982年畢業。1983年到1996年任教於南昌大學建築系,自費走遍全國,考察中國民居,十幾年速寫三千餘幅,出版民居繪畫畫集數本。1995年擔任世界民居研討會主辦之一。1996年作為美國UCLA訪問學者訪美,於東亞語言文化系講授中國居住文化。
1996年於美国舊金山定居,成為美國職業畫家,作品收藏於史丹福大學、庫布蒂諾市政府、瑞奇蒙市政府(Richmond),以及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等地。在南昌、北京、上海、香港、台北、東京、華盛顿、舊金山、史丹佛大學、舊金山市立大學、巴塞隆納等地舉辦個人畫展近二十場。2010年9月回國任教於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從事明清外銷瓷收藏研究二十餘年。2003年開始收藏研究中國明清外銷瓷,著有《中國名片:明清外銷瓷探源與收藏》(三聯書局出版社,2011年)、《中國瓷器歐洲範兒》(三聯書局出版社,2014年)、《一瓷一故事》(江西美術出版社,2017年),以及合著《華園薰风西海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2013年)。
2010年以多年收藏的明清外銷瓷為基礎,創辦南昌大學“明清外銷瓷博物館”,成為中國第一所外銷瓷博物館,任館長。2011年-2016年舉辦三屆中國明清外銷瓷國際學術研究會。2018年在美國聖地亞哥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瓷上世界:中國16-19世紀外銷瓷展”。
風簷雅敍 ZOOM 會
余春明教授「民居系列講座」
◇ 第一講 ◇ 民居采風
美西 | 11/04/2022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11/05/2022 週六 [晨] 09:30 - 11:00
“在我的生活中,旅行佔據著重要的位置。走出家門,那淳樸的自然時常撫慰我疲憊的心靈,塵埃拂去,不僅純化了我的內心,而且時常給我帶來些新的感受,新的發現…。”
從1983年到1993年,余春明教授用了近十年的時間,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考察中國民居。這十年的考察,讓他深刻認識中國的“家文化”,並奠定了他一生的繪畫基調。
真正的藝術創作就是藝術家的“發現”,這個“發現”是畫家的心靈與物像的碰撞產生的,余春明在考察中畫了數千張速寫,發現了中國民居的美。
演講從考察速寫開始,談各地民居的美學與考察中的一些趣事。
風簷雅敍 ZOOM 會
余春明教授「民居系列講座」
◇ 第二 講 ◇ 民居風采
美西 | 11/11/2022 週五 06:30 [晚] - 08:00 [晚]
亞洲 | 11/12/2022 週六 10:30 [晨] - 12:00 [午]
為什麼說中國是“家”文化的國家?為什麼中國居住建築的形態與國家文化的形態一致?和國家的體制形態一致?為什麼中國的老百姓居住建築形態與皇帝的居住建築的形態一致? (這種獨特的居住文化主要在漢民族的居住建築中。)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民居建築造型非常的豐富,他是怎麼分類的?余春明教授從人文文化和生態文化的角度對中國民居進行分類,並介紹每個主要類型的地區民居建築。
風簷雅敍 ZOOM 會
余春明教授「民居系列講座」
◇ 第三講 ◇ 我畫民居
美西 | 11/18/2022 週五 06:30 [晚] - 08:00 [晚]
亞洲 | 11/19/2022 週六 10:30 [晨] - 12:00 [午]
十年考察民居,在心靈與民居的碰撞中,余春明教授內心產生了巨大的震撼。然而,傳統的畫法卻無法表達他內心的感受,於是他在不斷地試驗中找到了屬於他的一種獨特的繪畫表現方式。
隨著深入考察中國民居深層的文化機制,民居物像——家文化內涵和畫家的內心三者如何融合在一起,畫寫實的民居如何與風景畫分別,心里為什麼還是壓抑,畫面依然是沉重的門,濃重的色調,路的盡頭也沒有亮光……“留住歷史”並不完全是畫家繪畫的主要目的…。
來到美國後開始從世界的角度回望中國,產生了一種距離感,同時也開始漸漸明白了中國文化的深層機制和創作語言畫面之間的關係,重新開始了新的繪畫創作。並逐漸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出發,對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國傳統繪畫語言和油畫的結合進行一種全新的探索,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他始終生活在自己的內心和繪畫世界中。
風簷雅敍 ZOOM 會
來龍去脈
—— 說故事讀《易經》
美西 | 11/25/2022 週五 06:30 [晚] - 08:00 [晚]
亞洲 | 11/26/2022 週六 10:30 [晨] - 12:00 [午]
來龍去脈,什麼是龍? 什麼是脈?
「八卦」是一個專有名詞。《易》是一套書的名字。「八卦」本來是拿來找路的工具,找著找著 ,就成了找人生未來的出路。怎麼找呢?商代有《歸藏》,西周有 《周易古經》,東周有《繫辭傳》。兩條路,文字相似,思路不同。讓我們一起看看《易》和「八卦」的來龍去脈。說到這些我們多年來習慣便用的話,來龍去脈,什麼是龍? 什麼是脈?
楊積亮老師主講
Leon Yang
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導讀老師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美國康乃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電機博士
學以致用,於北加州灣區從事計算機 CPU 芯片設計專業數十載。2015退休以後,潛心探索中國古文化源頭與脈絡。對中文古書饒有興趣,《詩》、《易》、《老子》、《莊子》、《韓非子》等等。「很想知道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想法,到底有那些痕跡和傳統文化有關?」
2021年8月以來,在風簷學會 Line 群組「風簷展書讀」導讀詩經,綜合各家觀點,分享心得大要。其餘專文發表於「Tranquility 山不在高 -- a truth 實相 searching journal by Leon Yang」個人部落格網站 https://jileonyang.blogspot.com
Email: yang.jileon@gmail.com.
Line: LeonYang楊積亮。
🔹️ 風簷雅敘 🔹️四本書|楊積亮老師主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fABFCkV21c
🔹️ 風簷雅敘 🔹️ 詩經|楊積亮老師主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7HYrNkRKs
🔹️ [專文] 《易》和「八卦」的來龍去脈 [按鍵可見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