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政均 Jack J. Liang
美國中華藝術學會顧問、加州美術會會員、台灣中華畫院顧問、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梁政均老師,字正勻,號十二,天尺,又號愛蓮軒少主。祖籍廣東,生於上海,長於台灣,目前定居美國加州。梁老師生長於藝術世家,幼承家學,耳濡目染。父親梁又銘教授,伯父梁鼎銘先生與叔叔梁中銘先生,是藝術界著名的梁氏三傑。梁老師承蒙庭訓,學習素描,水彩,粉彩,國畫,書法等等各種基礎媒材。在筆墨,線條,色彩,造型各方面,建立了紮實基礎。其後師從邵幼軒老師學習花鳥,並跟隨湯成沅先生學習金石篆刻。並隨蕭一葦老師習國學藝術理論。此外,梁政均老師曾經從事室內設計,更掌握了空間透視關係,與所學各種美術技法融會貫通,勤學敏思,作品豐富。舉凡時下社會現狀,風俗民情,自然風光,花卉動物等,所見所聞皆可入畫。梁政均老師又擅長書法,篆刻,時常書畫印相互結合。梁政均老師注重社會使命,三十餘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教育與推廣,經常受邀至主流社會 、學校 、博物館講解中國畫之欣賞與奧妙。為文化交流與傳承,努力不懈。
作品曾在台灣、北京、廣州、上海、日本、菲律賓、美國各地展出, 曾獲加州美術會金獎展獎、日本水墨畫會獎、日本書人會獎。曾任洛杉磯華人藝術家雅集會會長, 歷任洛杉磯重要美術比賽評審, 現任美國中華藝術學會顧問、加州美術會會員、台灣中華畫院顧問、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張素貞 Suzan Chang
前寶爾博物館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
◇ 自述 ◇
老爺,梁政均,未出娘胎就開始感受繪畫,還不會拿筷子先玩畫筆,所以他天生就該是個畫家。我, 張素貞,生在務商家庭,從小與數字為伍,對加減乘除一清二楚,談到繪畫藝術,只能"莫宰羊"。 可是幸運的,老天沒有泯滅我對藝術的喜愛,給了我一顆審美的心,對一切美好的事物: 繪畫、文學、音樂、舞蹈儘管不懂還是非常歡喜,並嫁給一位以藝術為志的丈夫。
除了興趣,我亦喜愛執筆書寫怡情小品,一疏胸中逸氣。年少時為生活奮鬥,略有所成,公暇之餘,猷不忘回饋社會。退休後更有充裕時間,投身於社會服務工作,曾任寶爾博物館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哈仙達區中文學校副校長、南加州舞蹈協會副會長,最欣慰的是曾在ㄧ個弱勢團體義務擔任智障孩童的舞蹈老師超過十年,深得學生及家長肯定與喜愛。
有關梁政均老師張素貞老師的「風簷雅敍」影音紀錄將陸續編輯。完成之後將發佈於「風簷」 YouTube。並於此補載連結 links。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 ‧ 國風 ‧ 周南 ‧ 桃夭》
梁政均畫作 桃之夭夭 Peach Blossom 39x53 cm
桃之夭夭 張素貞
很多人以為水彩畫是屬於西方的藝術, 而水墨畫才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精華。可是如果你翻回人類繪畫進化史, 看到遠古時代祖先留下來的地畫, 岩畫, 墓畫 ……. 都是用圖騰方式來闡述人類對天地萬物的崇拜與畏懼, 各地皆同, 不同的只是時間, 而不是藝術。
政均的繪畫啟蒙於叔父中銘先生, 從會拿筆, 叔父便執手教導素描, 將身邊發生的事物用鉛筆、炭筆以線條入畫, 確定大小比例, 再著以顏色, 這些都是西方繪畫的基礎。 等執筆之手穩了, 便開始學習水彩畫, 叔父說: 「 水彩畫表現的是色彩的清澈純淨, 最難的就是著色, 因為水彩顏色晶瑩剔透, 不像油畫, 可以一層層塗抹, 倘若不喜歡, 還可以再加其他顏色抹去錯誤。 但水彩畫一筆下去, 若錯了, 很難擦去, 如果要塗改重畫, 這張畫就骯髒了, 失掉水彩的特色。」 於是政均從臨摹開始, 一步一步往前進, 隨著年歲增長, 慢慢體會到調色的樂趣。
及至成長, 開始接觸中國水墨畫, 發現水墨畫的精深遠博, 一個顏色, 利用深淺不同色調, 乾枯或濕潤的運筆, 宛如魔術般, 可以創造出一幅令人感動的畫; 西方繪畫只有一個焦點, 但中國國畫可以幾個焦點並存, 沒有主副之分, ……….太多吸引愛畫人的因素, 讓他深深愛上這門自己國家藝術, 從此放下水彩而就國畫。一直到佛教慈濟基金會前來相邀, 為了該學校水彩課, 詢問教學意願, 才回憶起自己的繪畫是從水彩學開始的, 盛情難卻, 所以接下了這水彩課的任務。
由於對水彩用料及著色生疏已久, 剛開始教學, 花了不少時間尋回畫法、技巧, 閱讀過去學習資料, 並比較中西畫法異同。每堂課戰戰兢兢, 深恐給學生的知識及技術不夠充實, 一段時間之後, 過去的經驗又回到腦中, 開始掌握繪畫並享受教學的樂趣, 教學相長, 尤其看到同學間的和樂, 技術的長進, 更是樂此不疲。
繪畫是一種美的享受, 不管中西畫法, 只要能抓住紙張、顏料的特性, 中畫西法, 西畫中法, 所有的技巧可以融會貫通, 這張中國韻味十足的「桃之夭夭」, 就是將國畫意境融入西洋水彩畫中, 是不是別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