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芮之老師
「北美矽谷印社」社長 「北美研墨書會」指導老師
張芮之老師生於金門,時逢823砲戰。二歲來台,自幼喜愛書法,私淑台靜農先生。服役花蓮805總醫院期間,跟隨鄭坦孚老師及李神泉老師學習書法及國畫。後從王北岳老師學習篆刻。
雖然主修理工專業,然而藝術涵養天份使然,涉獵廣泛,觸類旁通。除了目今主要專注書法篆刻之外,更曾經研習國畫,水彩,油畫,素描,在各種媒材皆有精湛創作。美國灣區執業期間,曾隨廣州美院周錫銧老師學習水彩油畫8年之久。後從袁天一老師學習畫竹,於墨竹清風之間,深得畫竹精髓。
張芮之老師篆刻作品跳脫傳統框架,獨創一格的刻刀琢磨,彷彿畫筆揮灑,在各種印石創造了篆刻藝術的靈動氣勢。
張芮之老師旁徵博引,見微知著。擅長歸納整理書家與篆刻家之風格技法與特色。精於鑒定書畫及印章之品級真偽。
近年來在加州灣區開班教授書法及篆刻,教材豐富,循序漸進,追隨者眾,桃李滿天下。於2017 年創立北美矽谷印社,社員百餘人,舉辦展覽,策劃講座,並且出版篆刊。北加灣區因之風氣鼎盛,蔚為風潮!
今年九月 (9/11-9/22) 北美矽谷印社將於硅谷亞州藝術中心,舉辦社員聯展。屆時,拾得法師,傅勵生,蔡耀慶,張芮之四人聯展將同時舉行。
硅谷亞洲藝術中心 Silicon Valley Asian Art Center
3777 Stevens Creek Blvd # 400M, Santa Clara, CA 95051
唐振富(心師造化) 先生
「北美矽谷印社」
唐振富(心師造化) 先生來自台灣台北,中原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密蘇里大學電機系碩士。1990年起,於加州矽谷從事高科技研發工作至今。創業有成,近六十項科技專利。雖然從事高科技專業,然自幼嚮往中華文化及文物,沉浸於文人軼事典故,留連忘返。時而研習書法,其樂融融。
成家立業之後,開始收藏之路,迄今二十餘年。藉由文物接觸,激起思古幽情,猶如與古人心神交會。收藏著重於金石名家書畫及篆刻作品。欣賞字畫之餘,驚豔書畫家和收藏家紅色鈐印產生的畫龍點睛之妙。把玩名家篆刻,讚嘆一枚印章所涵括之印石欣賞,印紐巧雕,繪畫薄意,書法邊款,朱白佈局,篆法章法設計,刀法運用,甚至印文及款識含義,背景傳承等多元文化與藝術。在鑽研明清老印過程中也涉足了印文篆刻之欣賞與研究,於是興起動手實作,參與篆刻藝術創作之念,終於有緣在2017年加入北美矽谷印社,向張芮之老師學習篆刻,先臨摹漢印及明清名家作品,接著嘗試創作,喜好多字印,鳥蟲篆,齊派等作品。
興趣廣泛,除了書法篆刻之外,也喜歡旅遊,太極,瑜珈,靜坐,慢跑,健身,唱歌,跳舞等等。
賴婷如博士
賴婷如博士於輔仁大學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並於UCLA獲得音樂博士學位。研究人類音樂學,音樂作曲。
賴婷如博士教授鋼琴課程,小組音樂,音樂理論。除了鋼琴,賴博士也演奏大提琴,以及國樂的嗩吶與笙。
賴博士為獨奏,小型合奏和室內樂團編曲創作。 她的作品曾在台灣和美國演出。 除了教學和作曲之外,她的演講主題包括當代音樂欣賞,浪漫時代音樂欣賞,即興作曲與音樂創作。
賴博士在許多音樂資格考試擔任評審。包括音樂老師資格認定的 MTAC(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加州音樂教師協會)優異證書的評審。
巴東教授
前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兼研究組主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兼任教授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審議委員。
著述發表
《張大千研究》(台北史博館,1996)、《江兆申書法藝術之研究》(台北史博館,2004)、《台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張大千》(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潑彩敦煌---張大千的藝術與生活》(台北典藏,2005)等多本專著;並發表〈中國繪畫在當代轉化與發展的困境〉(史博館《中華文化百年論文集》,1999)、〈論中國知識界傳統與藝術界的隔〉(台北《鵝湖》月刊,2002)、〈當代藝術發展現象之觀察與解讀──商業包裝與西方價值下的中國符號意象〉,《當前藝術發展之觀察與省思──美學˙經濟與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史博館,2008);〈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 -1875)藝術創作的美感特質〉,《歷史文物月刊》18卷7期(台北:史博館,2008);〈台灣高等美術教育內在發展的虛無困境──形而上價值方向的缺乏與迷惘〉,《近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10)、〈論鑑賞學在書畫研究範疇的沒落與危機——傳統藝術學基礎的鬆動與流失〉,《書畫認知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2)、〈藝術新論十二講之1-5〉(台北:《藝術收藏+設計》月刊109-122期,2016-2017)。
主題簡介
「張大千的藝術成就乃集中國古典畫學傳統大成。」
——巴東
「五百年來一大千」藝術大師張大千一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巴東教授投入張大千研究長達三十餘年。於國內外籌辦過十餘場張大千之大型展覽及學術研討會。旁徵博引,著書立說,可謂此領域之翹楚。
風簷雅敍榮幸盛邀巴東教授深入解析張大千融會古今的藝術淵源。
演說內容包括中國古代之早期山水畫,古典巔峰盛期之宋代山水,五代董源江南山水,五代巨然。珍貴的廣議博考,精闢的專業講座。
桑寶靖博士 南開大學副教授
2002年南開大學文學院畢業,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同年于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任教至今。主要從事古典詩歌、中國傳統文化、佛教文學、道教文學等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會議、期刊等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從2003年至今,先後在日本愛知大學、日本立命館大學、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美國聖何塞州立大學、美國國際華嚴研究中心訪學、從事中英文授課、學術研究等教學與科研活動。現為美國聖何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國際華嚴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淺談古典詩歌中的“情義”與“形象”
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的精華所在,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中國古詩,傳達的是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人類情感,而這些情感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又要通過一定的藝術形象來達到感染人心的藝術效果。那麼,古詩中的“情義”與“形象”怎樣關聯,又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發展變化,從而回歸本源達到“詩者,志之所之也”的境界呢?本次講座我們就引用一些膾炙人口的古詩和大家一起討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