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聞達張 Wenny H. Chang 張小文
風簷學會創會會長
美國加州建築師 Architect, CA, USA
美國奧瑞崗大學建築碩士 M. Arch, University of Oregon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 BA in Economics
因為酷愛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Man 精神,崇敬達文西,朋友們起了「達張」 別名。又因為喜愛知曉聽聞,於是有了「曉聞達張」四字稱號。「曉聞達張」正好是 Hsiao-Wen da Chang 張小文的另類寫法,也正是自我勉勵的的四大領域 —「曉」知識以充實、「聞」音樂以陶冶、「達」建築以淑世、「張」藝術以昇華。更是「風簷學會」研習會與「風簷雅敍」講座的主題。以敏於求知與策講策展精神,策劃主持「風簷雅敍」逾百場。台灣大學研習法律與經濟之後,赴美國奧瑞崗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Oregon 研習建築,獲建築專業碩士學位。1990年於中華顧問工程司參與台灣中正機場二期航站設計,任外觀設計師。之後曾經參與台北與上海住宅及商用建築設計。於1993年定居洛杉磯地區,從事住宅設計與開發經營等相關專業。自幼習琴,從事詩經系列音樂創作。從小喜愛繪畫,潛心於抽象繪畫創作,作品為中央研究院文哲所收藏。
捕捉吉光片羽談作曲
— 《詩經 ‧ 國風 ‧ 鄭風 ‧ 子衿》
曉聞達張 10/15/2022
緣起
很榮幸創立「風簷學會」,與各位簷友一起學習。曾經在「風簷學會」的研習會「風簷展書讀」擔任〈離騷〉與《詩經》的旁徵博引事工,現在也仍然持續在「風簷 YouTube」 「詩經有聲書」擔任編輯主筆。這是非常美好的經驗,同時也是不斷努力學習的學養累積歷程。讀詩經很像在千山萬水尋寶。開始時候,很想要確立一條通往寶藏的道路,對於每首詩作的各種不同釋義說法,總有一種窮究其理的衝動。於是,大量閱讀,認真思想,提問查考。隨著經驗累積,漸漸學習從各種觀點欣賞不同思路。其實,每一條尋寶的徑向都是美麗的探索。「不同觀點是這個世界多彩多姿的開始,彼此理解是愛的實踐。」有時候讀詩經也會遭遇碰壁,在百思不解的時候,偶爾放自己一馬,索性在社區散心步行。思之所至,也會自言自語,甚至自然而然唱起來,回神時候,才發現自己竟然開始作曲。回到家,趕緊以吉他和弦伴唱錄音下來,捕捉一瞬間的吉光片羽。這種忘我經驗著實美妙。從歌唱到獨奏曲或者是三重奏的譜寫,當然需要更多的層次結構與肌理充實。我想,我的歌唱與作曲衝動來自於內在世界對於純粹秩序的精神嚮往與唯美需求。在譜曲時候特別感覺精神世界的滿足與存在印記,讚嘆生命的美好。
1。重章疊句 (第一章與第二章)
詩經的重章疊句詩作方式非常具有魅力。這種簡約凝練的結構手法作品,讓我時常聯想起彈奏巴哈創意曲或是欣賞現代主義建築的經驗,比方Richard Meier所設計 Getty Museum 這樣優秀的經典之作 。大家熟悉的這首〈子衿〉一共三章。第一章與第二章,彼此相似之處非常多,只有少數幾個字巧妙更換。這很像兩層樓的建築雖然各層皆是同一樑柱系統,然而,因其空間特性或者功能,而有門窗或者子空間的佈局變化。在巴哈創意曲中也有類似的精湛手法。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 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 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 《詩經 ‧ 國風 ‧ 鄭風 ‧ 子衿》
我們來看子衿第一章。心的位置正是衣衿包覆之處。您的衣衿對照著我的心,這種空間意識與具體形象的奧妙組合很像在兩層樓房子的第一樓就已經適當安排了精彩相對應的子空間。那麼,第二章,我們到了二樓。玉佩是非常精神性,具有德行意涵的飾物,引發思想,更引發思念。這樣,映照一樓,二樓更有另一種風貌的佈局。前面第一章講的是您的衣襟我的心,第二章講的是您的玉佩我的思。看起來是衣襟玉佩,其實更是心與思。所以,以兩層樓建築來說,我們不僅欣賞單層,也可以從局部或全部,上下立體欣賞。第一二章的前兩句中,您的衣衿與我心,您的玉佩與我思,都是在一起,相繫的。各在同一整體樑柱系統中各樓層。
第一二章的後兩句,突然轉了。四個重複的「不」字,創造了「分離」的空間意象。在此轉折之際,「縱」字的重音感很有張力。我們在作曲的時候,前兩句有一種悠揚美好的愉悅,到第三句的「縱」,就要逆向表現轉折,以高低表現心境的波動。而,詩人其實要問的是第四句,您難道「不嗣音?」最最想問的是 --- 您難道「不來? 」觀察整體結構,我們看見「子寧不嗣音 」是全篇唯一的五字一句。彰顯了「不嗣音 」的概念,也凸顯對於「嗣音」的懷想。我們在作曲的時候,就要以節拍的方式把這種突出表現出來。而第一章的末句與第二章的末句要成套。第二章的末句,更要有一種完整感。因為第三章不在這套重章疊句中。因此,第二章之後,我們加上一些間奏,表現詩人心境空間的轉換。迎接第三章的登高望遠思念。
2。空間動線與心境時間動線 (第三章)
挑兮達兮 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從三度空間的動線思維模式,我們可以想像詩人如何從地面的長曳到達城闕入口。然後,如何經過階梯轉折,完成登高。作曲時候,要表現低音低迴乃至頓音上揚。然後進入第三章後半「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相對於空間動線的心境時間動線書寫。作曲的最後,要把音拉高拉長,既是望遠,也是長眺,更是悠悠長長的思念。本詩最後一字「兮」,白話文可以說是「啊」或是詩經時代尚未存在的驚嘆號「!」。雖然文字結束於此,有一種豐富的留白,在空中餘韻猶存。這時候,我們需要一段比較長的間奏,表達這種心境。我們在吟唱或者作曲時候,可以重複首章兩句,更表現詩作的餘音繞樑。
3。節拍、獨奏與三重奏
西方人用三連音創造了華爾茲曲式。三連音可以表現水的波動,感覺的波動,情緒的波動。詩經大多以四字一句書寫。3×4 = 12。12拍成為中西合璧的包納。用 12/8 (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12拍) 書寫,可以呈現非常豐富多彩的音樂。當然,一首曲子的存在,可以從最原始的吉他伴唱,到鋼琴獨奏。也可以寫成三重奏,甚至於也許有一天更延展到其他器樂表達,或是三重唱。此首詩經一共三章。無論是三重奏或三重唱,我特別喜愛「三」的概念。「三」的概念在建築設計也有重要的歷史與應用。2022年的三重奏作曲,以大提琴每小節四個低音象徵每句四字的古老詩經默默沉吟了兩三千年。而小提琴象徵今日的鮮活吟詩。古今唱和,彼此輝映。鋼琴更表現內心世界無比的讚嘆,喜悅,感懷等等各種心境波動。
結語
詩經之為經典文學,處處皆有不可盡書之美,更是創作靈感的豐富泉源!以上作曲大要紀念品讀這首詩作的感受與作曲思維。比方畫畫,只能把作品說到一個程度,而終究必須回諸畫的本身。那麼,我們也回諸於樂聲吧!希望音樂詩歌帶給您美好時光,也祝福您欣賞「中文有大美」。
《詩經 ‧ 國風 ‧ 鄭風 ‧ 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 子寧不嗣音
您的衣衿青青 我的心懷悠悠
縱使我未能前往
您難道不嗣續詩書禮樂之聲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縱我不往 子寧不來
您的玉帶青青 我的思念悠悠
縱使我未能前往
您難道不來同學共修
挑兮達兮 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蹀蹀踱步 登高城闕
一日不見 如同三月啊
詩人慨嘆國家衰亂,學校不脩。學子散去,廢於學問。青青衣衿,青青玉帶,詩人細膩刻畫了學友身影。詩書禮樂,如切如磋。聲聲入耳,如在目前。
誦之,背文闇誦之。歌之,引聲長詠之。弦之,以琴瑟播之。舞之,以手足舞之。在無法實現的我往或你來之間,"不嗣音" 表達了誦歌弦舞的懷想,也傳達了音訊全無的思念。
乍來乍往的人們,登高城闕候望為樂。然而詩人滿懷心事,蹀蹀踱步。遙望遠方,不得相會。此時深深感嘆一日不見,如同三月。敦品勵學何可一日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