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鴻老師
◇ 簡介 ◇
劉桂鴻老師,生於山東,長於台灣。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曾經旅居美國麻州,華盛頓州,以及北卡。目前定居南加州。
1990年代向梁政均先生學習國畫。之後,向袁志鍾先生學習書法,至今不輟。也曾經向擅長大寫意的李冰奇先生學習。並就教於水彩畫家郭潤林先生,獲益良多。跟隨資深老師 Barbara McLaughlin 多年,直至老師去世。Barbara McLaughlin 曾經嚐試各種藝術形式,向來直言批判。在藝術界是難得經驗與學習。疫情之前,又向上海水彩大家朱大白先生學習,朱先生的畫風亦古亦今,令人嘆服。多年來喜歡旅行。將各地的風土人情與感動,都呈現在創作中。對水彩畫有濃郁興趣。參與數個藝術協會。觀摩與鼓勵之餘,未曾間斷參展。其中包括 Brea Gallery, Guggenheim Gallery, La Habra Gallery, Muckenthaler Museum, Anaheim Museum。2009 年於台北社教館個展。參展多年,幾度獲得最佳創作奬,頭等奬。
Amy's Art Gallery
*****************
美麗的遇見
人物專訪
藝術家劉桂鴻女史
[張玉瑩女士 / 中華藝術學會 2020三月期刊]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種桂鴻的夢土
倒影年華今生最美的擁有,行遊走筆彩繪為記(畫册.桂鴻的夢土),藝術家劉桂鴻女史,生於山東長於台灣,畢業於台大中文研究所。6、70年代隨夫婿林宗信博士留學至美,後先生職場更異,由最初麻州、華州、北卡、最後落腳加州。因緣結識本會顧問梁政均老師,從初習水墨小寫意花鳥進入國畫天地,視野觸及玻璃彩繪、油彩、亞克力、粉彩、水彩及書法的藝術領域。情之所至透過自然與人文的另一個意境,探索藝術的創作形式及多元性,職場退休後,晨夕漫染筆墨研意,水墨由小寫意到大寫意,並向大寫意藝術家李冰奇老師請益,李老師畫風溯自八大及石魯,畫風奇特大開大闔跌宕不羈多采多姿,創作加藴後知其書寫浩瀚無邊,即加入上海劉海粟先生關門弟子袁志鍾老師所設立的書法社研習書法,勤奮努力至今不輟。
女史夫婦近年行遊世界,影像紀錄流動的山川美景大地色系,城市花園街道剪影及人物彩風,以水彩速寫在濕漉漉的紙上彩繪芳華,作品張張精彩細膩浮光溢彩,多次參與橙縣主流藝術活動,得獎無數。
桂鴻女史文筆流暢多次投稿世界日報,並與先生林博士同出浮生鎖記一書。女史除春、秋兩季聯展、及多年參與台北國際書法展出,今勤以水彩創作儘情揮灑人間至美。
許敏玲老師
◇ 簡介 ◇
丹丘羽人輕玉食 採茶飲之生羽翼 --- 唐 | 皎然《飲茶歌送鄭容》
茶道達人 Lynn Hsu 許敏玲老師熱愛茶文化。十年來在南加州致力於茶文化推廣,演講授課,不遺餘力。舉凡茶的種類、茶的養育、茶道、茶藝、茶的保存、茶食、茶具,甚至於關於茶的詩詞,樣樣是學問,處處是風景。春節期間,歡迎大家準備茶具,一面品茗,一面欣賞許敏玲老師主講。
2013
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來美推廣茶藝 協助推廣並擔任主持人
2014
橙縣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茶藝表演
2014
海外青年文化志工/FASCA( Formosa Association of Student Cultural Ambassadors) 展示茶藝
2015
聖展佛堂展示茶藝表演同時推廣中華茶藝文化給多種民族
2016-2019
在讀書會和社團演講茶藝文化
2016
開始教學推廣中華文化茶藝至今
2017
參加世界茶博覽會(world tea expo)並協助擔任義工
2018
協助洛杉磯茶藝促進會 慶祝中華茶葉輸美150年並推廣茶藝文化
2019
協助中華國際無我茶會推廣協會 於洛杉磯舉辦百人茶會
2013-2019
多次接受洛杉磯AM1300廣播電台快樂聯合國節目分享中國茶文化知識
梁政均老師
◇ 簡介 ◇
梁政均老師,字正勻,號十二,天尺,又號愛蓮軒少主。祖籍廣東,生於上海,長於台灣,目前定居美國加州。梁老師生長於藝術世家,幼承家學,耳濡目染。父親梁又銘教授,伯父梁鼎銘先生與叔叔梁中銘先生,是藝術界著名的梁氏三傑。梁老師承蒙點教,學習素描,水彩,粉彩,國畫,書法等等各種媒材。在筆墨,線條,色彩,造型各方面,建立了紮實基礎。其後師從邵幼軒女士學習花鳥,並跟隨湯成沅先生學習金石篆刻。 此外,梁政均老師曾經從事室內設計,更掌握了空間透視關係,與所學各種美術技法融會貫通,勤學敏思,作品豐富。舉凡時下社會現狀,風俗民情,自然風光,花卉動物等,所見所聞皆可入畫。梁政均老師又擅長書法,篆刻,時常書畫印相互結合。梁政均老師注重社會使命,三十餘年來致力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教育與推廣,經常受邀至主流社會 、學校 、博物館講解中國畫之欣賞與奧妙。為文化交流與傳承,努力不懈。
作品曾在台灣、北京、廣州、上海、日本、菲律賓、美國各地展出, 曾獲加州美術會金獎展獎、日本水墨畫會獎、日本書人會獎。曾任洛杉磯華人藝術家雅集會會長, 歷任洛杉磯重要美術比賽評審, 現任美國中華藝術學會顧問、加州美術會會員、台灣中華畫院顧問,廣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Click the drop down arrow on right for more]
Jack J. Liang | Biography
Jack J. Liang, was born in China and grew up in Taiwan. Resides in California, Raise from an artist family. He began to study drawing at the age of seven. He specialized in a unique style which combines western watercolor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He has been exhibited in Taiwan, China, Philippines, Japan, and United States over many occasions. Living in America for over thirty years, he is committed to promoting Western Art and Eastern Art Culture exchange. He has performed many demonstrations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 many organization, colleges, libraries and museums.
He received many awards including Shiyo Gin Kai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exhibition in Japan, Gold medal exhibition of CAC, in U.S.A. His art works are owned by numerous individual, museums, public and corporate collectors and galleries. Mr. Liang was the president of Los Angeles Chinese Artist Association. Currently he is a member of California Art Club, the Advisor of Chinese Calligraphy & Painting Society of USA, the Advisor of Taiwan Art Institute, Director of Guangdong International Culture Exchange Center.
張素貞老師
◇ 簡介 ◇
凡是認識梁政均老師的朋友們,都知道他有一位超級賢內助張素貞老師。一位事業女強人,公益實踐者,及兼具客家傳統婦德的柔美善良女性。
張老師初至洛杉磯時間,曾經在車燈進口商從基層工作。由於認真勤勉,好學不倦,終於在男性主導的車燈進口行業白手起家,自立行號。
在她經營事業日理萬機之際,時常在商業 fax 來往書信篇尾,創意添增小故事書寫,一則引發共事者共鳴與注目,一則源於自小對文學藝術之喜愛。執筆書寫怡情小品,一疏胸中逸氣。
事業成功,不忘為母天職。因於女兒就讀中文學校,開啟了公益活動的參與機緣。退休之後更積極投身於社會服務工作。張老師曾任寶爾博物館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哈仙達區中文學校副校長、南加州舞蹈協會副會長。最感欣慰的是曾經在弱勢團體義務擔任智障孩童的舞蹈老師。超過十年的愛心付出,深得學生及家長肯定與共鳴。每每提及孩子們的故事,都令人感動非常。
作為梁老師的賢內助,張老師認真登記梁老師每一件作品,積極協助每一次展覽。並且協助梁老師認真整理保存公公梁又銘教授的各種豐富作品。她是各種應邀展覽的重要幕後功臣。
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張素貞老師以認真誠意,不斷努力學習,以堅強毅力與生命熱情,腳踏實地,積極詮釋每一個角色。令人感佩不已!
◇ 從事義工協會 ◇
1. 哈崗中文學校 HHAC
2. 美國華裔舞蹈協會 ACDA
3. 華殘障家長協會 CPAD
4. 寶爾博物館 (Bowers Museum) 中華文化藝術協會 (簡稱 CCAC)
老爺,梁政均,未出娘胎就開始感受繪畫,還不會拿筷子先玩畫筆,所以他天生就該是個畫家。我,張素貞,生在務商家庭,從小與數字為伍,對加減乘除一清二楚,談到繪畫藝術,只能"莫宰羊"。 可是幸運的,老天沒有泯滅我對藝術的喜愛,給了我一顆審美的心,對一切美好的事物: 繪畫、文學、音樂、舞蹈儘管不懂還是非常歡喜,並嫁給一位以藝術為志業的丈夫。
除了興趣,我亦喜愛執筆書寫怡情小品,一疏胸中逸氣。年少時為生活奮鬥,略有所成,公暇之餘,猷不忘回饋社會。退休後更有充裕時間,投身於社會服務工作,曾任寶爾博物館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哈仙達區中文學校副校長、南加州舞蹈協會副會長,最欣慰的是曾在ㄧ個弱勢團體義務擔任智障孩童的舞蹈老師超過十年,深得學生及家長肯定與喜愛。
我們夫妻非常有福氣,養了四位善良可愛的女兒,她們都有很溫暖的家庭,對父母的興趣喜好也非常肯定。我自己家裡弟妹數人,幾十年來一直給我這個單獨在外的姊姊打氣支持,身邊好友甚多,有一起長大的遠方同學互相關照,舞蹈同好彼此學習,博物館館友相互切磋,花藝班朋友給予鼓勵, ……… 這麼多良師益友在旁,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上天給了個機會參加「風簷」研討會及「風簷」美術館, 更沒想到居然能將我和先生的合作畫冊”兩情相悅”公諸於世。有緣相見的朋友們,希望這本詩詞畫冊賞心悅目的喜悅。
賴婷如博士
◇ 簡介 ◇
賴婷如博士於輔仁大學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並於UCLA獲得音樂博士學位。研究人類音樂學,音樂作曲。
賴婷如博士教授鋼琴課程,小組音樂,音樂理論。除了鋼琴,賴博士也演奏大提琴,以及國樂的嗩吶與笙。
賴博士為獨奏,小型合奏和室內樂團編曲創作。 她的作品曾在台灣和美國演出。 除了教學和作曲之外,她的演講主題包括當代音樂欣賞,浪漫時代音樂欣賞,即興作曲與音樂創作。
賴博士在許多音樂資格考試擔任評審。包括音樂老師資格認定的 MTAC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加州音樂教師協會)優異證書的評審。 [Click the drop down arrow on right for more]
BIODATA
Ting-Ju Lai, Ph. D. 賴婷如
Dr. Ting-Ju Lai received her bachelor degree of music at Fu-Jen University in Taiwan at year of 1992, Master degree in composition at University of Redlands, and Ph. D. focus in music composition cognate with ethnomusicology in UCLA at year of 2001.
She enjoys teaching both private and group lessons at music schools including Fountain Music Center, Yamaha Music School and Music N Smart. She has also been holding both private and group lesson in composition, music theory, analysis, and piano at her studio since year of 2011. Dr. Lai is an armature cello player, she also loves to play Chinese instruments suona (reed trumpet) and Sheng (mouth Organ).
Dr. Lai arranges songs and wrote commissioned works for solo, small ensembles and chamber groups including Debussy Trio and Armadillo String Quartet. Her composi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aiwan and USA.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and composing, she gave lectures on topics of music appreciation in contemporary time, music appreciation in Romantic era, basic improvisation and music composition. She served as a judge at music festival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fundamental evaluation and Yamaha grade 9, 8 and 7 Examination. She is also an evaluator at certificate of Merit for MTAC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Updated in 11/9/2020
余英時先生在他的著作《論天人之際 -- 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引述了聞一多先生《神話與詩》一段精彩書寫。
人類在進化的途程中蹣跚了多少萬年,忽然這對近世文明影響最大最深的四個古老民族 ----- 中國,印度,以色列,希臘 ---- 都在差不多同時猛抬頭,邁開了大步。約當紀元前一千年左右,在這四個國度裡,人們都歌唱起來,並將他們的歌記錄在文字裡,給流傳到後代。在中國,《三百篇》裡最古部分 ---- 《周頌》和《大雅》,印度的《黎俱吠陀》(Rig-veda),《舊約》裡最早的《希伯來詩篇》,希臘的《伊利亞特》(Iliad) 和《奧德賽》(Odyssey) ----- 都約略同時產生。
詩歌前行之後,中國,印度,希臘,以色列四大文明軸心突破時代,自成獨特的文化體系,奠定文明精神特色。
◇ 風簷雅敍 ◇
游與樂
2021年風簷雅敍[游於樂]系列,我們邀請了與馬友友同台的林秋孜教授、古琴音樂家朱育賢老師,還有[風簷音樂會]賴婷如博士主講音樂史系列。
賴婷如博士將從古希臘時代開始,每講一主題。美西時間 2/26/2021 首講[古希臘],之後會陸續開講其他主題,與大家一起欣賞各個時期的音樂特色與緣起,一直到21世紀音樂。
1. 古希臘古典主義時期 Classicism
2. 中世紀
3. 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中-17世紀)
4. 巴洛克時期(17世紀-18世紀中)
5. 古典樂派 (1760 - 1825)
Classical period
6. 浪漫派時期 (1820-1910)
7. 現代音樂,20世紀音樂
8. 21世紀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