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簷雅敍 ZOOM 會
「探索巴哈」---
生平、鍵盤音樂、與創作技巧
美西 | 9/1/2023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9/2/2023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巴哈(巴赫)被譽為音樂之父。他的創作體現音樂結構之美。講座介紹巴哈的生平及創作技巧。著重在鍵盤音樂,簡介音樂結構,並探討複音音樂和對位法。深入淺出巴哈創作神髓。
🔹️文化大學音樂學士
🔹️CSU 加州州立大學 Fullerton 分校鋼琴演奏碩士
🔹️授課四十餘年
孫宇昭老師主講
-- 曾在台灣和加州洛杉磯舉辦多場獨奏音樂會與師生聯合演奏會
-- Westminster Music School, Westminster, CA 曾任教9年
-- 加州社區大學終身講師證書
-- 加州MTAC 和全美NGPT 教師會員
-- The Beta Omega Chapter of Pi Kappa Lambda National Music Honor Society 會員
6月24日,一個名為「INFINITE FORM形態無限」的藍正輝大型個展,在美國東部的夏季度假山莊 Eastover Contemporary Art Space 東來當代藝術空間隆重開幕。在麻省西部的一個很文藝的山莊舉辦,這裡有著名的 Tanglewood 夏季音樂節,也是「水墨演義」的一個基地空間。
[專稿] 快訊 | "INFINITE FORM形態無限"藍正輝個展在美國啟幕
https://m-news.artron.net/news/20230624/n2008915.html?platform=toutiao&os=ios
「水墨演義」
「水墨演義」是由台灣藏家許玉富先生與留美大陸學者張平傑先生,聯合發起的一個向世界推薦中國抽像水墨標杆藝術家的,一個系列的全球巡迴展覽活動,目前舉辦過兩屆第一屆參展藝術家劉國松、蕭勤、仇德樹、徐冰、王天德、廣曜、藍正輝 、秦風,他們是正處在水墨演義這一歷史性變革中的探險者、革命者,他們代表著中國當代水墨發展的高峰。
由平傑策劃的第二屆“水墨演義——抽像中的感性和理性”2015國際巡迴展5月24日在北京中間美術館隆重開幕,展覽於9月赴布魯塞爾弗拉芒州美術館展出,11月在芝加哥亞洲藝術研究所展出,2016年3月在台灣為最後一站展覽。本次展覽邀請了抽像風格各異的八位藝術家:藍正輝、李綱、劉子建、秦風、仇德樹、桑火堯、袁順、張朝暉,以及批評家劉驍純、殷雙喜、朱其、王春辰、杭春曉、中間美術館館長袁佐、台灣天寶藝術中心總監許玉富先生,以這些作品作為個案,對大陸抽像水墨三十幾年來的實驗與探索作一次評估與探討,審視抽像水墨語言發展的最新足跡。
[專稿] “水墨演義”開幕式 http://art.china.cn/zixun/2008-10/30/content_2547303.htm
藝術家藍正輝先生
藍正輝中國重水墨的開拓者。 1959年生於四川,1987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他作品中粗獷有力的筆觸融合以縝密的結構意識和宏大的作品體量,拓展了中國水墨的表現力度和張力,營造出一種具有東方韻律的強大氣場,同時保留並強化了中國山水畫的精神內核。
藍正輝具有恢宏氣勢的重水墨修為,獲得諸多專業機構與國際大品牌的認可與採信。包括德國奔馳邁巴赫,BMW寶馬汽車,法國DS汽車,意大利頂級男裝定制Kiton,德國SCHIESSER舒雅高級內衣等。但是不管有多少的商業活動,似乎都沒有改變他作為藝術家最純粹的心態,他選擇了遠離嘈雜,沉浸式的創作,去追尋能經受得住時空考驗的真藝術。
自2006年中國美術館開辦個展、 2013年盧貝兒家族收藏展、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羅斯查爾德家族收藏,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收藏,以及近幾年的美國學術和商業展覽。 2016年以來在美國多所大學和藝術博物館的巡迴演講,藍正輝帶著他高超的審美理念叱吒在中外藝壇。藍正輝目前生活在美國紐約與中國北京。
「重水墨三字是我特有的標籤。我試圖用水墨來表達我濃的化不開的思緒(思想、情感),我從重水墨中尋找路徑。或者叫借助重水墨來靠近心念。」—— 藍正輝
感受到渾厚澎湃的歷史感。
這種歷史感不是固定僵化的沉寂,
而是活生生的心念。
這種心念潛藏在每一個華人的心中。
等待藝術家 -----
藉由作品喚醒人們內在的能量。
水墨,乘載著千千年的生命精髓,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翻滾焠煉。
藉助水墨靠近心念,
昇華心念,體現心念。
巨幅的,動能的,渾厚的,重音的 -----
「重水墨」。
風簷雅敍 ZOOM 會
「重水墨」講座二之一
藍正輝的重水墨實踐
藝術家藍正輝先生主講
美西 | 9/8/2023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9/9/2023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1 問題的提出,體量水墨
經歷——實驗水墨——歷史上的水墨——國際份,色域繪畫,張大千的潑墨,傅抱石的面化,——文人更濃烈的情感需要——劉驍純老師的托咐,在前人的大廈上添磚加瓦。
2 基於結構的表現,面書寫
內在秩序,相關性——結構第一——三大構成——章法——符號推演,三原則——表現可控,——能掌控的自由的表達——保留書寫的精神性,加之面化的結構。
3 場域的誕生,被識別的抽象
可讀性——通理,地平行,空間——一二三可數——對比與跳躍之美——心跳節奏與旋律。
4 水墨最強音:直觀的表達深沉厚重苦難與孤獨
知識分子的憂國憂民——內在的需要——吶喊柯勒惠支——孤獨感與交流受阻——英雄站出來——命運悲情,黃昏淚下——極限追求。
風簷雅敍 ZOOM 會
「重水墨」講座二之二
藍正輝的視覺審美
藝術家藍正輝先生主講
美西 | 9/15/2023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9/16/2023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1 兩種色彩觀
設計的色彩與現實的色彩——顏色,跳躍之美,活力再現——複色,無色歸於光線下的素描,永恆一些——高下。
2 審美碰撞,視覺值對應生命力
通用標準跨越行業學科,美女與建築——美國的電台黑人音樂——與青春生命力對應,心跳加快,慷嗆有力。
3 被感動:超越常態的藝術生活
——離開現實之美,奇葩——醉酒——濃縮的生活,詩歌——破一下。 ——美是看得見的生產力。 ——被感動心都軟了,多為善。信服之——
4 音樂感動
肖斯塔科夫斯基第二圓舞曲——典型的結構指標,旋律與節奏。
杭州三尚藝術中心“恣意的潑筆——藍正輝作品展”新聞通稿摘錄:
藍正輝巨幅作品和他對墨的獨特使用反映了他對描繪和感知的持續追求。他的作品以一種抽象和潑墨的風格在“紙上爆發”。藍的審美靈巧地遊走於理智和感性世界。他的抽象風格更突出了水墨自身的意義,當重量使其成為一種系統的身體運動的同時,也使作品的視覺和精神衝擊與肌肉,熱血,體力一起膨脹。
加拿大多倫多個展前言摘錄:
藍正輝的藝術以面書寫的結構表現為依托,將感性與理性做最好的結合。他作品風格既很中國更是國際的。藍正輝的精英藝術情節與到位的視覺修為,使他成為多個國際大品牌的代言藝術家。
對色彩表現的回歸成為藍正輝近來藝術思考的新方向。在更多元的變幻中把控最基本的視覺因子來體現藝術家獨特的領悟力道,在“美與協調、表現與結構”中構建永恆的視覺價值。
藍正輝藝術評論摘錄:
中國傳統寫意畫理論十分重視筆墨的表現性,卻從來沒有人論述過章法結構的表現性。實際上,佈局是腔,筆墨是調;佈局是勢,筆墨是韻;佈局是塊面,筆墨是點線。從藍正輝的畫中可以看出,腔和調都具有表現性,而腔(章法結構)的表現性更為直接、更為強烈。
——劉驍純(著名批評家)
從書寫性來講,藍正輝現在所用的大刷子做畫,是走了一條與傳統相反的路,為自己提出了某種挑戰。藍正輝實際上是非書寫性或叫非傳統書寫性。也就是去掉了中國文人畫那種敏感於書畫山水、梅蘭菊竹。藍正輝甚至是反書寫性,反中國傳統的書寫性。
——高名潞(著名策展人)
中國的潑墨山水在轉移視點的特色中產生錯覺, 卻在錯覺中產生包容與整體性。藍正輝的作品更把這個特色張顯得淋漓盡致。他的巨筆大墨是經過深沉的文化過濾的。
——宋夏蓮(加拿大多倫多約克大學博士)
劉驍純老師用“體量”這兩個字作為藍正輝水墨藝術的策展主題,無疑就使藍正輝在體量水墨上佔據了第一,因為以前沒有這樣的提法,這樣也就同時把水墨的“體量”變成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學術問題。
——鄒躍進(中央美院副教授)
所謂體量水墨主要指大筆濃墨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英文他選擇了“HEAVY”一詞,其原意是烏雲密布,深沉濃烈的意思,藍正輝借用這個詞想表達一種用中國水墨來表現深刻思想和濃烈情感的良苦用心。 “體量水墨”代表著中國傳統水墨向當代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是對中國傳統寫意的開拓與創新。
——王靜(今日美術館《大家》雜誌主編)
藍正輝的巨幅作品打開的是一個氣化的生命空間,那是有著生命情感表達的空間,黑白灰的色差暗示著情緒,這些情緒形成力量的方向,即氣勢,這是氣的延展,伸展,不同氣息構成形體,在彼此的關係中,形成的是氣勢,是一種勢頭,畫面的意義被抽象為感覺的方向,筆勢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勢力的張力關係,而整個畫面則是巨大的空白與墨塊之間的對比,而且氣化可以保持崇高的同時,消解崇高的暴力與犧牲。
——夏可君(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墨與宣紙與中國古典藝術特別是書法與文字有密切的關係。這些材料使藍正輝同時走向兩個潮流:傳統藝術的拓展與當代藝術的創新。這兩個潮流的交匯給予更大的空間,產生他對兩者的疑問,焦慮與希望。
——阿菲薩·莫拉(印尼著名詩人,批評家)
今天這種由藍正輝創造的當代表現形式與中國傳統書寫性表達方式走得如此靠近,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他的繪畫是現當代性的變革和懷疑與傳統相遇的結果。
——讓·寇特(法國人類文化學教授)
藍正輝的藝術價值在於書寫性與圖像形式的融合。他通過對筆墨工具、材料,對書寫方式、創作環境及創作過程的改造,使以線為主的書寫轉化為以墨塊體量為主的書寫形式。我稱之為“潑筆書寫”。巨大的塊面表現,在書寫性上保留了運筆揮就、心筆合一的意味。同時在圖像形式的考究中得到極致的發揮。這是看藍正輝的藝術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柴中建(哲學家,喇嘛)
藍的“體量水墨”最終回到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前沿。在潑墨於水的過程裡,藍的這些精製而又粗獷的濃墨畫面以時間上的相對性轉換了我們的空間意識。這些畫具有一種玄奧的似是而非性。
——羅伯特·摩根(美國著名批評家)
藍正輝意識到寫意性抽象在形式上的陳式化,所以他轉向了在形式中註入精神性,他創造了中國水墨的開放性繪畫的體驗。
他的畫有非常強烈的身體介入感,藝術家的主體性始終在畫面中存在,是此時此地的血肉之軀在體會工具材料的屬性,而不是遠離肉身的沉重,營造一個抒情詩意的牧歌境界。
藍正輝的畫將中心和邊緣之間的關係控制得非常微妙,在不同層次的墨塊中,始終有光噴薄出來。以至於觀看時並不在意尋求畫面具體的符號或敘事,而是被一種強烈的精神情緒所吸引、感染。
他不是在造一個空間,而是在造一個對空間進行破壞的要素,不僅僅是訴諸於眼睛的體驗。他的畫引入了崇高的審美緯度。
——邱敏(華東師大青年批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