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於樂 | 中世紀後期
[游於樂] 是賴婷如博士的音樂史系列演講。貫串希臘到當代。此次風簷雅敍以中世紀後期為主題。也就是14-15世紀新藝術時期。這段時期的探究有助於我們領略文藝復興音樂的萌芽。
賴婷如博士
賴婷如博士於輔仁大學獲得音樂學士學位,並於UCLA獲得音樂博士學位。研究人類音樂學,音樂作曲。
賴婷如博士教授鋼琴課程,小組音樂,音樂理論。除了鋼琴,賴博士也演奏大提琴,以及國樂的嗩吶與笙。
賴博士為獨奏,小型合奏和室內樂團編曲創作。 她的作品曾在台灣和美國演出。 除了教學和作曲之外,她的演講主題包括當代音樂欣賞,浪漫時代音樂欣賞,即興作曲與音樂創作。
賴博士在許多音樂資格考試擔任評審。包括音樂老師資格認定的 MTAC(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加州音樂教師協會)優異證書的評審。
游於樂 | 文藝復興時期
繼中古時期之後,文藝復興時期大放異彩。「人是萬物的尺度」。無論文學,建築,美術,音樂各種藝術範疇,從人文主義的思想基礎發展,都體現了蓬勃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並且彼此關聯。
賴博士從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著眼,要述各藝術範疇的創新,進而闡述各領域與音樂發展之關聯。
賴婷如博士主講
Ting-Ju Lai, Ph. D.
輔仁大學音樂學士
UCLA音樂博士 --- 研究人類音樂學,音樂作曲
賴婷如博士教授鋼琴課程,小組音樂,音樂理論。除了鋼琴,賴博士也演奏大提琴,以及國樂的嗩吶與笙。
賴博士為獨奏,小型合奏和室內樂團編曲創作。 她的作品曾在台灣和美國演出。 除了教學和作曲之外,她的演講主題包括當代音樂欣賞,浪漫時代音樂欣賞,即興作曲與音樂創作。
賴博士在許多音樂資格考試擔任評審。包括音樂老師資格認定的 MTAC(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加州音樂教師協會)優異證書的評審。
Dr. Ting-Ju Lai received her bachelor degree of music at Fu-Jen University in Taiwan at year of 1992, Master degree in composition at University of Redlands, and Ph. D. focus in music composition cognate with ethnomusicology in UCLA at year of 2001.
She enjoys teaching both private and group lessons at music schools including Fountain Music Center, Yamaha Music School and Music N Smart. She has also been holding both private and group lesson in composition, music theory, analysis, and piano at her studio since year of 2011. Dr. Lai is an armature cello player, she also loves to play Chinese instruments suona (reed trumpet) and Sheng (mouth Organ).
Dr. Lai arranges songs and wrote commissioned works for solo, small ensembles and chamber groups including Debussy Trio and Armadillo String Quartet. Her composi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aiwan and USA.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and composing, she gave lectures on topics of music appreciation in contemporary time, music appreciation in Romantic era, basic improvisation and music composition. She served as a judge at music festival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fundamental evaluation and Yamaha grade 9, 8 and 7 Examination. She is also an evaluator at certificate of Merit for MTAC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美西| 12/17/2021 週五 [晚] 6:30 - 8:00
亞洲| 12/18/2021 週六 [晨] 10:30 - 12:00
■ ZOOM 會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直接按鍵連結 Join Zoom https://us02web.zoom.us/j/6468314508
■ YouTube 同步網址 --- https://youtu.be/wRhjSs8vRdw
風簷雅敍 ZOOM 會
人人亞博
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歷史、收藏、展覽與未來
Asian for All: History, Collection, Exhibitions, and Future at the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
許杰博士主講
Dr. Jay Xu
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
Director and CEO|Asian Art Museum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早期藝術考古博士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是全球著名的亞洲藝術專業博物館。收藏內容廣泛、精彩紛呈,尤以中國文物為主。這是一座獨特的文化橋樑,在北美地區傳播自古迄今、豐富多彩的亞洲文明,引導觀眾探索和理解亞洲文化藝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提升亞洲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在美國文化中的意義。本講座為大家介绍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歷史、收藏和展覽,並共同展望亞博的未來。
The Asian Art Museum is globally known for its world-class collection of Asian art, especially Chinese art, and for its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program. As a unique cross-cultural bridge, the museum is devoted to promoting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diverse Asian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contemporary era and to helping elevate Asia’s global status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American life. The present lecture will introduce the history, collection, exhibitions at the Asian Art Museum and its plan for the future.
亞洲藝術博物館網站 www.asianart.org
許杰博士 Dr. Jay Xu
美國主要藝術博物館的第一位華裔館長,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第一位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2008年開始,許杰博士榮任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 Chong-Moon Lee 亞洲藝術文化中心館長兼首席執行長。許博士作為研究學者、策展人與博物館館長將近四十年的歷程,擁有豐富多樣的國際博物館經驗。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中國早期藝術考古的碩士博士學位。曾經擔任各博物館行政與策展人 --- 中國上海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西雅圖藝術博物館;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在加入亞洲藝術博物館之前,他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暨古代藝術部普利茲克主席,負責亞洲與古代地中海世界的藝術,包括古代近東、希臘羅馬文化。
許博士致力於全球範疇對於藝術文化更深的理解,倡導將美術館作為教育、跨文化理解以及國際交流的重要平台。他的願景是探索與加強藝術文化的全球相關和互動,以及古今藝術之間的相互關聯。
Dr. Xu is committed to deepening understanding of art and culture in the global context, and to advocating art museum as an essential platform for education, and for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diplomacy. His vision is to explore and enhance global relevance and connections of art and culture, and interconnectivity between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art.
Merry X’mas
飛揚的音符
北美聖誕夜,亞洲聖誕節 ----
一場跨時空的音樂欣賞,與您一起感受溫馨美好的 X'mas!!!
我看到有隻麻雀落在地,
看牠的生命似已到盡頭。
我跪下將牠捧在手心中,
牠輕聲對我說:朋友!
送給你這對翅膀,
學習飛翔越過最高山,
送給你這對眼睛,
學看世上的美事,
送給你歡欣的歌,
歌頌春天來臨的喜悅,
送給你跳躍的心,
翱翔在海的那邊。
我見另有隻麻雀在沙地,
小麻雀生命正開始起步。
我輕輕將牠捧在手心中,
我微笑對牠說:孩子!
送給你這對翅膀,
學習飛翔越過最高山,
送給你這對眼睛,
學看世上的美事,
送給你歡欣的歌,
歌頌春天來臨的喜悅,
送給你跳躍的心,
翱翔在海的那邊。
「送你這對翅膀」
(Take These Wings)
飛揚的音符
聖誕節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地,已經超越宗教,成為普世節日。從事音樂教育四十年的范筑甯老師與您分享充滿溫馨氛圍的天籟之音,祈願愛與和平與您同在。。。
范筑甯老師
師大音樂系學士。在國中高中任職音樂老師四十年。合唱指導,個別鋼琴授課,傳授音樂教育。
風簷雅敍 ZOOM 會
詩情花藝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北美歲末除夕,亞洲新年早晨,
一場跨時空的「花氣薰人欲破禪」,與您歡喜同慶。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清新雋永、豐富美麗。詩人觀察入微,善於捕捉花開花落的感受,看到「杜鵑花發映山紅」知是春天來了,「映日荷花別樣紅」是荷花正開的夏日清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遙想陶淵明回歸田園的高潔品格,而「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則是白居易在寒冷冬夜的熱情邀約。詩詞或寫景、或抒情或以景寓情、融情於景,或含蓄委婉、或清淡絢麗、或真摯凝鍊,皆以其獨特丰采跨越時空,共鳴迴響。
有別於聽覺文學之美的詩詞,花藝提供視覺上的平和饗宴。中華花藝以中華文化為底蘊,已約有一千五百年歷史。源自魏晉南北朝的佛教供花,歷經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興衰起伏,形成獨具文化內涵的插花藝術。插花藝術創作,有描繪自然的「寫景花」、有抒發個人心境與志趣的「心象花」、有表達倫理秩序之美的「理念花」、有純粹就花草植物之美表現的「造型花」,四種類型各異其趣,各具特色。
以詩詞為靈感,詮釋虛實動靜於花藝意象。王愛珠老師研習花藝已逾半甲子,喜愛教學、詩詞、分享的心情始終如一。
王愛珠老師主講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 | 教師聯誼會會長
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花藝教授,1996年開始從事中華花藝教學至今。曾參與多次歷史博物館展覽,以及海內外花藝展覽。喜愛讀詩,因此於2013年成立「詩情花藝」社群網站,分享中華花藝與詩詞之美。所謂「造化從來不負人,萬般紅紫見天真」,在拈花惹草中發現花草自然之真、怡然之善與渾然之美。
‧1996 取得財團法人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教授資格
‧1999~2018 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花藝展覽
‧2002 南京重慶兩岸插花藝術展
‧2003 國立歷史博物館「心靈色譜」中華插花藝術展示範表演主講
‧2004 濟南天津插花藝術展
‧2009 美國洛杉磯、亞太、保爾博物館中華插花藝術展
‧2010 建國百年「花朝節」花神祭插花示範表演主講
‧2010 美國舊金山史丹佛坎特藝術中心「茶與畫」展
‧2010 福建閩臺緣博物館「花好月圓」中華插花藝術展
‧2010 「花氣薰人」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2 台北琴道館「起舞弄清影」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2 台北圓山爭豔館「花果之戀」插花展
‧2013 新北市「迎春花神典華漾」中華插花藝術展插花示範主講
‧2014 台北琴道館「萬般紅紫見天真」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5 台北琴道館「萬紫千紅總是春」中華花藝師生展
‧2016 青島安瀾書院中華花藝展
‧2016 上海兩岸傳統插花藝術展插花示範主講
‧2017 南京「佛佑天印」兩岸中華插花藝術展
‧2018 北京「盛事華章」兩岸中華插花藝術展
‧2018 台北探索館「華之盛采」中華花藝展
‧2019 台北探索館「詩情花藝」中華花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