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We Chinese)雜誌專訪
https://wechineseus.com/archive/202307/#&gid=1&pid=11
曉聞達張
Wenny H. Chang 張小文
風簷學會創會會長 風簷雅敘講座策劃主持人
美國加州建築師 Architect, CA, USA
美國奧瑞崗大學建築碩士 M. Arch, University of Oregon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 台灣大學經濟學學士 BA in Economics
「曉聞達張」 是張小文的另類寫法,自我勉勵的四領域 —「曉」知識以充實、「聞」音樂以陶冶、「達」建築以淑世、「張」藝術以昇華。正是風簷學會研習主題與風簷雅敍講座主題。曉聞達張將水墨精神融入抽象油畫,曾經於台北中央研究院展出並成為收藏。融合風動水流等抽象元素於書法藝術,表現虛實同構。並嘗試將詩作書畫精神融入作曲,遊走於書畫音律之間。
⏹️太平洋彼岸的沉思 https://youtu.be/Yi0ZrLyVnaM
⏹️曉聞達張的書寫時間(書畫音樂共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PFG6FYN3A
無為山水 山水無為
引
每個人對於「上善若水」都有其見解。我們讀老子《道德經》,從先秦古籍,可以體會水之「無為」成就萬有之「有為」,可謂「上善」。如此極簡的奧妙,可謂「上善若水」之精義。從這種觀點,我們更可以理解中國人獨特的山水藝術,其師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境界。
從這樣的體悟,在書法,可以融入抽象繪畫的筆觸,創造虛實共構的繪畫性。同時,在油畫中,也可以納入陰陽虛實互動概念,創造一種新式油畫。可謂精神性之書畫。
「無為」草書
中國的《易經》闡示宇宙的構成與變化。首先以實體橫條象徵「乾」的「陽」剛,相對於虛體橫條象徵「坤」的「陰」柔,以其千變萬化,共構生生不息的宇宙。《老子》的哲學,更將「道」與「無」連結,成為萬物之始,奧妙之存有。我們研習書道或者書藝,皆可從這些經典得到啟發,在虛筆實筆的運用與行止,皆可得到感悟。
這幅「無為」草書作品,以整體觀,具備上下對仗之構成。以局部觀,也有左右對仗之深意。「無」起始於充滿力道的實筆,接續虛筆,構成虛實變化的空間,象徵生生不息之始。接下來,筆鋒一轉,不但是字體之草寫,更形塑具備能量之「轉圜」,也成為上下對仗之連結。然後,進入「為」之構成。左虛右實,左強勁右厚實,各有各種象徵與體會之可能。
老子《道德經》有謂「上善若水」,著名唐朝詩人李白也有經典名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宇宙精華自天而降,可謂從「無」而來,其精氣神潤澤大地,力道強勁而若虛,蜿蜒曲折又若實,終於深入地土轉而為豐饒茁發,滋養眾生。「為」字之虛實與曲直筆觸正象徵這些思想與體會。
書寫「無為」,深刻體會經典之深意。更從此反思個人修為與進退行止。
山水之一:山
Shan Shui I: Mountain (Oil on Canvas)
山水之二:水
Shan Shui II: Water (Oil on Canv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