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簷雅敍 ZOOM 會
絲路 原創主題和變奏
SILK ROAD & VARIATIONS
黃煐媖老師 Yin Yin Huang 主講
鋼琴家、作曲家和教師
文化大學音樂系學士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音樂系鋼琴碩士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of Los Angeles)
Acevedo 雅瑟維多音樂藝術教育基金會創始人藝術總監
2009 Alhambra Woman of the Year
美西 | 1/3/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1/4/2025 週六 [晨] 10:30 - 12: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上帝創造了充滿美麗與愛的世界。將這種美好傳遞給人們是我的目標。我把積極的能量注入我的作品中,希望能療癒和賦能。或許,我將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黃煐媖
絲綢之路到紐約
黃煐媖的鋼琴作曲「絲路-原創主題和變奏」Silk Road on Original Theme & Variations 與三重奏作曲「心路歷程」獲選將在2025年2月17日於紐約 Carnegie Hall 著名的康乃基演奏廳 Weill Recital Hall 盛會 Progressive Musicians Gala 演出。不僅彰顯其深厚的創作實力,也突顯華裔音樂家在國際樂壇的卓越影響力。屆時,她將親自演奏鋼琴作曲「絲路-主題與變奏曲」,並與小提琴家Shelly Ren , 大提琴家嚴淩共同演出三重奏作曲「心路歷程」。
黃煐媖於今年10月7日剛發行專輯「東西方的音樂之旅」(A Musical Journey from East to West)。她表示,能夠在這個充滿機會的國度實現自己的夢想倍感榮幸,特別感謝導師、同事、朋友、學生及家人多年來的支持與陪伴。同時,她也感謝 Price & Laureate Gala的評審對其作品的高度肯定,使「絲路」與「心路歷程」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演出機會。
作為一位資深音樂教育家,黃煐媖的學生們也屢創佳績。任子婷(15歲)在美國藝術節(American Fine Arts Festival)得獎者音樂會中登台演奏小提琴;而吳伊森(16歲)在紐約演奏舒伯特的「即興曲降B大調」鋼琴曲。這些年輕音樂學子不僅展現音樂才華,更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為台灣地震賑災及養老院義演奉獻心力,展現社會責任感。
絲路 原創主題和變奏
Silk Road on Original Theme & variations
作曲:黃煐媖
黃煐媖 鋼琴/作曲/首演於帕薩迪納,2024年9月14日
黃煐媖老師從絲路的人文歷史得到創作靈感
以十個地域丰采展開豐富色調的主題與變奏
1. 絲路始於中國西安
2. 北京萬里長城
3. 穿越位於塔吉克、吉爾吉斯、阿富汗、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帕米爾高原
4.《印象》
5. 土耳其之夜
6. 義大利威尼斯
7. 白絲綢
8. 印度拉格音樂
拉格(英文:Raga, 意思:熱情),簡單來說是印度古典音樂旋律所用的調式,但這個字直譯為“色彩”、“色相”,亦可以解作“美”、“旋律”。 拉格由四個或以上的音高組成,而利用拉格可以構成不同的旋律。
9. 日本雅樂
10. 西班牙, 巴倫西亞
1.Silk Roads began in Xian,China
2. Great Wall, Beijing
3. Crossing the Pamir Mountain
Belongs to Tajikistan, Kyrgyzstan, Afghanistan, China & Pakistan (“Pamir Plateau”)
4. Estampes
5. Turkish night
6. Venice, Italy
7. White Silk
8. Raga music, India
9. Gagaku music, Japan
10. Valencia, Span
風簷雅敍 ZOOM 會
臺灣刺繡之美
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風格與特色
高本莉老師主講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
前北投文物館館長
研究傳統服飾近四十年
[第一講]
美西 | 1/10/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1/11/2025 週六 [晨] 10:30 - 12: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第二講]
美西 | 1/17/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1/18/2025 週六 [晨] 10:30 - 12: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臺灣刺繡之美
十九世紀中至二十世紀初的風格與特色
探討歷史與文化:了解台灣刺繡的歷史演變與多元影響。
解析技法與風格:剖析閩、客文化與地域風貌對刺繡風格的塑造。
欣賞作品之美:展現台灣刺繡的經典作品,品味工藝之美。
刺繡,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不僅是婦女必習的女紅,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台灣通史》:「台灣婦女不事紡織,而喜刺繡,刺繡之巧,幾邁蘇杭。名媛相見,競誇女紅,衣裳裁紉亦多自製。綠窗貧女,以此為生。故有家無儋石,而纖纖十指,足供甕飧。」
從清初移民自福建、廣東來台開始,刺繡便融入了台灣的日常生活,與婚喪祭祀、歲時風俗密切相關。十九世紀中葉以後,台灣逐漸從移民社會過渡到定居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刺繡藝術受到閩南、客家不同文化及原住民風格的影響,展現出豐富的地域特色與文化交融。閩南與客家族群的刺繡風格迥異,而台灣的北、中、南各地又因地理與人文差異而形成多元的藝術風貌。
台灣刺繡以其兼容並蓄的特質,融合了原鄉文化與台灣在地的自然與社會元素,展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魅力。無論是色彩斑斕的服飾刺繡,還是細膩精巧的生活用品裝飾,都令觀者讚嘆不已。
系列講座 --- 第一講以品類分述介紹,第二講 以區域比對分析。與您深入探索台灣刺繡的文化背景、工藝特色與藝術價值,共同領略這項傳統工藝的無限魅力!
高本莉老師主講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
前北投文物館館長
高本莉老師致力於傳統服飾文化研究近四十年。緣起於研究所時期,隨指導教授深入探索中國服飾文化史,從古籍文本中逐字剖析,涵蓋各個歷史時代的服飾制度與演變,建立了扎實的學術基礎與研究成果。研究興趣包括中國服飾文化,織繡工藝,台灣民俗文物,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等領域。
■ 學術會議與發表
《宋代皇后褘衣的色彩和圖文》第四屆亞洲服飾學術會議,1985 年,台北
《台灣早期漢俗婦女的髮式與髮飾》第一屆中國古代服飾國際學術會議 1991年,湖北荊州
■ 著作
《台灣早期服飾圖錄》台北,南天書局,1995
『臺灣刺繡的風格與特色』《臺灣傳統刺繡之美》專刊,2006 國立歷史博物館
『看見臺灣早期常民文物之美系列1-12』《歷史文物》月刊,國立歷史博物館 2015年2月~2016年12月[259-281期]
■ 參與
臺灣民俗文物辭典 2004 - 2006『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9出版 2013數位化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 2011 - 201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館』
⏹️ 風簷Zoom會 ——
「風簷展書讀」討論會
主題:《莊子》 逍遙遊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充滿創意的經典文字,引發了歷世歷代的想像與迴響,更啟示了放飛自我的逍遙境界。那麼,您如何欣賞《莊子》呢?
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Line群研習會於2025年1月起,聚焦於《莊子》。「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讓我們透過討論,互相激發思想。
朗誦主持 | 丁香珊瑚
🔹洛杉磯 AM1300 中文廣播電台「快樂聯合國」節目主持人
🔹好萊塢聲音藝術家
導讀討論 | 楊積亮博士
🔹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導讀老師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
🔹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
美西| 1/31/2025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2/01/2025 週六 [晨] 10:30 - 12:00
*** 以上亞洲時間:中港台新馬時區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誠摯邀請各位參與討論,開啟思想對話。同時,也歡迎更多朋友加入風簷學會「風簷展書讀」Line群研習會,共同分享與交流!
風簷網站:www.windwind.org
風簷信箱:wind201906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