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簷國寶系列 ◇
本季風簷國寶系列連續五講。每週同一時間。請大家鎖定。www.windwind.org
🔽[第一講] (7/29/2022 已講)
故宮前書畫處處長王耀庭教授主講「看畫說話」。
🔽[第二講] [第三講] (8/5 8/12 已講)
您知道最正統的裝裱形式與材料嗎? 您想瞭解國寶如何修護嗎? 請聽故宮修護專家為您解析 ------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保存修復科科長
洪順興老師主講
🔹️「書畫文物裝裱形式與材料賞析」
🔹️「國寶 - 明董其昌書周子通書的修復」
🔽[第四講] [第五講]
故宮藏有當代書畫家傅狷夫先生許多作品。傅先生不但從傳統中創新技法,更將台灣風土體現於山水藝術創作,其師道風骨更為學生後輩推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
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傅狷夫書畫學會理事長
羅振賢教授主講
傅狷夫先生的藝術世界
🔹️「棲心覺岸浪迹藝壇」傅狷夫先生的志業與創作思想
🔹️「心香綻芬芳」山水創作的地域因素、表現技法及影響
風簷雅敍 ZOOM 會
書畫文物裝裱形式與材料賞析
美西 | 08/05/2022 週五 06:30 - 08:00 [晚]
亞洲 | 08/06/2022 週六 09:30 - 11:00 [晨]
當踏進博物館觀賞書畫,我們很自然地被畫家描繪的景緻與內容以及筆墨線條與設色所吸引,而忘了襯托文物的裝裱。裝裱-目的在於保存與美觀,美觀體現在文物的部分,同時經由手卷、軸、冊頁展現出來。這份古老的行業,已經超過一千五百年,悠久的歷史累積了美麗又豐富的形式與材料,這些是畫作的一部分,一樣引人入勝值得細細品味。
風簷雅敍 ZOOM 會
國寶 - 明董其昌書周子通書的修復
美西 | 08/12/2022 週五 06:30 - 08:00 [晚]
亞洲 | 08/13/2022 週六 09:30 - 11:00 [晨]
「明董其昌書周子通書」是目前董其昌書法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已經過多次修復,最近一次重裝是300多年之前,保存狀況不甚理想,重新修復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正如明代周嘉冑於《裝潢志》提到「故裝潢優劣,實名跡存亡繫焉 ,竊謂裝潢者 , 書畫之司命也。」以力於毫芒微渺間的心境,如履薄冰歷經八個月的修復。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保存修復科科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洪順興老師 Hung, Sun-hsin
1967於台灣出生,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
目前於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保存修復科科長。曾修復「宋人采芝仙」、「宋人華春富貴圖」、「南宋絹本水陸畫軸」三件、「宋元真跡冊」、「明朱端尋梅圖」、「明仇英桐蔭晝靜」、「明仇英雙駿圖」、「明仇英園林清課圖」、「明董其昌山水書法冊」、「明董其昌書周子通書」、「鄭成功畫像」、「八大山人花卉冊」、「郎世寧錦春圖軸」、「清艾啟蒙畫白鷹」、「清無量壽佛」、「王鐸行書軸」、「張大千夏山雲瀑」、「張大千仿石濤松下高士圖」、「張大千以寫我憂冊」、「張大千仿王詵連山斷礀圖」等數十件書畫文物。
並於2004年起陸續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與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擔任助理教授,教授書畫裝裱等課程。
研究範圍:摺扇修復、書畫裝裱材質、書畫裝裱形式等,並以此題材撰寫多篇論文及修護報告。
風簷雅敍 ZOOM 會
傅狷夫先生的藝術世界
◇ 第一講 ◇
「棲心覺岸浪迹藝壇」
傅狷夫先生的志業與創作思想
美西 | 08/19/2022 週五 06:30 - 08:00 [晚]
亞洲 | 08/20/2022 週六 09:30 - 11:00 [晨]
簡述傅先生的生平事蹟、時代背景、師承與學習歷程、及其立志、創作思想、教育理念與師生行誼。傅師面對顛沛流離的戰亂時代,離鄉背井,先則避居重慶,繼而流寓台灣,將所學傳統文化精華在台灣發光,成就非凡,有「台灣山水代言人」之美譽!
◇ 第二講 ◇
「心香綻芬芳」
山水創作的地域因素、表現技法及影響
美西 | 08/26/2022 週五 06:30 - 08:00 [晚]
亞洲 | 08/27/2022 週六 09:30 - 11:00 [晨]
ZOOM: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直接按鍵連結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6468314508
書畫於奠定傳統筆墨基礎後,又能因時因地制宜,靈活運用所學,表現生活情境之特質,形塑個人獨特山水風貌。創作之發想,源自於對生活之感悟,小小技法的轉化,每有可喜的發明,體現傅先生過人的才情與應變的智慧。所謂大師,除了具備高尚品德、豐富學養、優質創作與教學,且其風範又有巨大影響力者,傅狷夫教授真是當之無愧。
傅狷夫先生(1910-2007),祖籍浙江,本名抱青、又名維一、字覺翁、號心香室主人。幼時傳統薰陶,17歲入西泠書畫社拜王潛廔先生為師。1938年因抗戰入蜀,受業陳之佛先生之師法造化觀念。潛心創作,發展獨具風格的山水畫與連綿草。傅氏將書法視為繪畫,「以畫法入書,莫如行草」,其中又以自由奔放的「連綿草」最得讚譽。傅字連綿草乘興縱筆、隨心所欲,行雲流水如其繪畫;古時少有以雲、水見長者,雲多為綴景,水多為線描,雖能展現雲水意象,卻難表現其無形變換之態。傅狷夫先生身歷內陸高山,親臨汪洋大海,真切領略雲水之詭譎與浪濤之壯觀,因而創造「染漬法」使雲海則輕靈多變,同時捕捉了雲的動態與常態,煙光霞彩、雲氣冉冉,成為山水畫史上獨絕的一格。其所著《山水畫法初階》中如此分享後學:「雲之變態與水相若,動態聚散因風而異,所謂波譎雲詭,不可捉摸,故畫雲或水,總以活潑自然為主。」雲水之外,傅狷夫也在多次實地訪查臺灣山石紋理後,創造出「裂罅皴」和「塔山皴」,又以「先點後皴」及「直點皴」作為輔助,貼切的表達出臺灣山岩的自然風貌。
傅狷夫書畫資料庫
http://www.fuchuanfu.com/index.php?lang=zh-tw
http://www.fuchuanfu.com/theme.php
【島嶼傳燈人】傅狷夫
https://youtu.be/k6GwyK2oWiU
傅狷夫〈東坡詩意〉| 長流基金會 | 品畫論
http://reurl.cc/2Z1DZm
浮雲我心 My Mood as Floating Cloud 1991年 70×176cm 水墨絹本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
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傅狷夫書畫學會理事長
羅振賢教授主講
1946年生於臺灣雲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與美國芳邦大學(Fontbonne University),榮獲藝術與美術創作碩士雙學位(M.A.& M.F.A.)。就讀藝專時期受教於傅狷夫先生等名師,又遠赴美國進修,吸取西洋繪畫創新思想與技法,開創個人獨特水墨風貌。曾任臺灣藝大美術系主任、美術學院院長、藝術博物館館長,從事藝術教育逾半世紀,奉獻心力於作育英才,並擔任中華民國畫學會與傅狷夫書畫學會理事長,推展藝文活動與舉辦學術研討會,不遺餘力。曾任教於臺南市立成功國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長榮大學,兼任臺南家專、政戰學院與華梵大學,在水墨教學領域付出耕耘逾半世紀,獲雲林縣政府「雲林之光」五育特殊成就貢獻獎、教育部資深優良教師獎、臺灣藝術大學榮譽教授等殊榮。
從小生長於雲林農村,綠意盎然的田野,雞犬相聞,蘊育著對大自然自在的嚮往;注重師造化與師心,體悟大自然氣象萬千的變化,是長期致力於水墨創作的泉源。初期就地取材,以環島山川景物作為寫生對象,尤其中部與北部橫貫公路、阿里山、墾丁以及北部濱海公路,留下了畫家足跡; 為求題材多元,漸及於中國大陸與世界各地名山勝景,五嶽風采、美國大峽谷、尼加拉瓜與伊瓜蘇瀑布,也都成為畫作主角。
曾榮獲全國美展第一名、中山文藝創作獎、國家文藝創作獎特別獎,於臺灣當代水墨藝術發展占有一席之地。羅教授於 1980 年代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寶島長春圖》巨構,與張大千、黃君璧、胡克敏、張穀年等前輩大師合繪,並擔任起稿任務。近年又應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之邀,策劃並與多位當代名家合繪〈寶島風情〉與〈蓬萊風華〉大畫,皆為臺灣藝壇盛事。此外雲林大埤國小、虎尾中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國芳邦大學都頒贈了「傑出校友」的榮銜,深耕水墨教育與創作五十餘載,成就斐然。
羅教授於水墨畫的創作成就,早年常應邀展出於世界各地,以其傑出表現,曾兩度應邀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辦個人創作展。2022年1月應國立國父紀念館之邀,於中山國家畫廊盛大舉辦「2022大地情緣-羅振賢水墨創作展」,並為他辦理學術研討會,其奉獻心力於藝文推廣,倍受肯定。
2022大地情緣羅振賢水墨創作展m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SHNEAqGIs
清境(三)Purity(3) 2015年 82×78cm 水墨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