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簷雅敍 ZOOM 會
◇ 蔡梅曦教授講座 ◇
蔡梅曦教授 (Meishi Tsai, M.A., M.Phil., Ph.D. )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 英國牛津大學神學研究
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所研究 英國倫敦大學神學及宗教研究所神學碩士
Meishi Tsai, M.A., M.Phil., Ph.D.
Professor Emeritus, Providence University
蔡梅曦教授學貫中西。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留學柏克萊加州大學,獲比較文學博士。之後,深入研究神學,曾經留學最高學府英國牛津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於中西文學,比較文學,基督教神學,皆有深厚學養造詣。著作不但思維縝密,結構紮實,並且於多重向度旁徵博引,觸類旁通。兼具優雅的文學底蘊與厚實的學術風格。「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蔡教授不但讀萬卷書,更行萬里路。時而即興感懷,賦詩抒情,風采非凡。
◇ 學歷 ◇
1964 畢業於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1965-1966 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英國文學研究所文學碩士
1968-1973 美國柏克來加州大學中英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1983-1984 英國牛津大學神學研究文憑
1985-1989 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所研究
1990-1992 英國倫敦大學神學及宗教研究所神學碩士
◇ 教學經驗 ◇
加州波末那大學 (Pomona College and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中國語文及現代歐美語文學系教授 、台中靜宜大學 (Providence University) 英文系所專任教授、東海大學 (Tunghai University) 外文系講座教授、宗研所兼任教授。英、德、東南亞、美國等處教牧工作,並於台灣、美國、星馬、印尼、紐澳等地神學院、神學訓練班授課。
風簷雅敍 ZOOM 會
《箴言》:以色列家庭與社會處世的教育藍本
蔡梅曦教授主講
Proverbs:A Manual of Ancient Israelite Religious and Family/Social Education
美西 | 4/5/2024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4/6/2024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本講題介紹
(1)《箴言》的「比擬/喻指」 (希伯來文 Mashal 原義)文學定義
(2)《箴言》智訓集的內容信息
(3)《箴言》與家庭社會教育
(4)《箴言》辭格律及語言特色
風簷雅敍 ZOOM 會
音樂史系列講座
「游於樂」—古典時期
[第一講]
古典時期的開端及背景 — 概述古典音樂的風格元素和海頓的創作。
美西 | 3/1/2024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3/2/2024 週六 [晨] 10:30 - 12:00
[第二講]
細說奏鳴曲及奏鳴曲式。介紹莫扎特的協奏曲及其歌劇中的創意。
美西 | 3/8/2024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3/9/2024 週六 [晨] 10:30 - 12:00
[第三講]
細說奏鳴曲及其核心樂章 — 奏鳴曲式。從貝多芬的作品中,理解古典時期音樂至前浪漫派的轉化。介紹莫札特的協奏曲及古典時期歌劇中的創意。
美西 | 4/12/2024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4/13/2024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賴婷如博士游於樂系列講座「古典時期」。「交響樂之父」亦是「弦樂四重奏之父」的海頓,開展新的音樂形式。「音樂神童」莫札特的小星星變奏曲引領我們進入純粹和諧的喜悅,「樂聖」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傳遞萬物萬象的共存共榮。這些皆是古典時期的不朽樂章。
有別於廣義的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古典時期」(Classic Period)大約始於1750年左右,以巴哈過世時間為起點,至大約1820年間,以歐洲為中心,「當交響樂,協奏曲和奏鳴曲的形式被標準化的時期」。
講座梗概探討滋養古典樂派的社會背景,思想,文學,以及藝術代表。並且從旋律,和聲,節拍,調性深入理解古典時期的風格元素。
從巴洛克時期的巴哈家族一脈相承至奏鳴曲式的確立,以三位維也納大師海頓,莫扎特及貝多芬為主軸,解析奏鳴曲及奏鳴曲式的發展。認識典型奏鳴曲的四個樂章,包括奏鳴曲式,變奏曲,小步舞曲及三重奏和迴旋曲。
除了欣賞海頓弦樂四重奏,早期交響樂,及其鋼琴作品外,也介紹巴里頓三重奏。並且深入探索莫扎特的協奏曲及其改良的歌劇,聆聽貝多芬以堅韌的生命力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和交響樂。
賴婷如博士主講
輔仁大學音樂學士 (Bachelor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Redlands 音樂碩士 (Master of Music)
UCLA 音樂博士 Ph.D. in Music Composition
賴婷如博士研究音樂創作及人類音樂學。現居美國加州,教授鋼琴課程,音樂理論及音樂欣賞。除了鋼琴,也演奏大提琴,以及國樂的嗩吶與笙。作曲範疇包括鋼琴獨奏,小提琴獨奏,大提琴獨奏,巴松管獨奏,黑管四重奏,長笛六重奏,中提琴長笛和豎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男高音與大提琴雙重奏,男高音與混聲合唱曲,四手鋼琴與三位敲擊樂曲,嗩呐與琵琶雙重奏,笙與小型室内樂,女高音獨唱曲等等。
自2011年,在加州音樂教師協會,擔任哈崗分會副主席及財務秘書。自2019年起,擔任哈崗分會主席至今。自2020年至2022年,於 「風簷學會」「風簷音樂會」導聆蕭邦21首夜曲。以鋼琴彈奏及文字語音細品每一個音節,每一個樂句,並且穿插蕭邦的生平與作曲描述。 於「風簷雅敍」主講「游於樂」系列講座 — 自希臘到當代。
演講主題包括古典音樂欣賞,當代音樂欣賞,即興作曲與音樂創作。音樂創作曾在台灣和美國演出。除了教學和作曲之外,賴博士在音樂檢定考試擔任評審,包括加州音樂教師協會 (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 的 certificate of merit 資格檢定評審。
風簷雅敍 ZOOM 會
紛亂的五代十國
南唐的立國
李煜的無奈登基
引領一代詞風
遭羞辱的亡國之君
千古傳唱的後主詞
一代詞帝李後主
石賡老師主講
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
美西 | 4/19/2024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4/20/2024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石賡老師生台灣,台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曾在加州矽谷從事科技行業二十餘年。職場早退後曾擔任幾年企業顧問。之後投入公益事業,為美國加州石氏基金會前執行長,服務灣區華裔長者,並在大陸援建希望小學99所。目前完全退休,好閱讀,兼愛書法、繪畫,偶爾旅遊,為中華文化薪傳盡心力。
畫家、作家、藝術策展人劉吉訶德
劉昌漢老師
劉昌漢老師多次在美國、加拿大、歐洲、中國和台灣畫展,作品榮獲重要美術館典藏。曾經為台灣文化部及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展。藝術創作獲頒2011年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挑戰美國獎」(NEA Challenge America Grand Awards) 。
曾以筆名劉吉訶德長期在北美「世界日報」《世界周刊》及《德周刊》撰寫藝術專欄,以本名劉昌漢在臺灣《藝術家》雜誌執筆。著作包括《百年華人美術圖象》、《藝術如此多嬌》、《北美水墨畫觀覽》、《遊美加—發現美術館》、《北美風景繪畫》等等。不斷在各種藝術主題 "兼收並覧,廣議博考",並且深入淺出,著書講述。
代表作品:〈玉山雲〉、〈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通景〉、〈巍峨〉、〈浩瀚無垠〉、〈雪山河源〉、〈雪山〉系列、〈水之舞〉系列等等。
◇ 旅美藝術大師劉昌漢先生的創作心路
國際影展得獎導演梁晨拍攝
風簷雅敍 ZOOM 會
美術、文學的比較欣賞
畫家、作家、藝術策展人劉吉訶德
劉昌漢老師主講
美西 | 4/26/2024 週五 [晚] 06:30 - 08:00
亞洲 | 4/27/2024 週六 [晨] 09:30 - 11:00
ZOOM ID: 646 831 4508
PASSCODE: WINDWIND
美術和文學的表現形式雖然不同,內裡述說的生命感受卻是一致的,那種觸動心魄,享受孤寂,摻揉著人生歡樂與痛楚的心靈掠影成為人類的精神財富。
我們常聽人們談論比較文學,但很少人把美術和文學互為比較參照,論析它們創作共同的時代背景,以及彼此共生互補的關係和影響。
劉昌漢老師浸淫於繪畫和寫作兩個領域,他以自己的閱讀感知,和喜愛藝文的同好朋友分享跨越兩千餘年的藝文所得,回顧美術和文學裡那些恆久動人的名作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