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勇
美國中華藝術學會會長
南加大藝術史博士研究 加州大學藝術學士碩士
宋大勇1954生於台北,14歲從沈以正、范伯洪習山水畫。現任美國中華藝術學會會長,美國中國畫學會副會長。
謝稚柳曾讚許:「融合現代西方美學與繪畫中重彩,潑墨和寫意的內涵與意境和西方繪畫的完美地融滙在一起」。
程十髮曾評:「其作品風格清新,典雅生動,恬靜舒雅,氣韻內斂,意境深遠,情趣盎然。畫面佈局精巧,結構嚴謹,墨色相宜,賞心悅目,甚有新意」。
秦孝儀院長:「根基深厚圓熟的繪畫技法,故能筆墨精良,對古典文學的深厚涉獵,故具超凡之詩文境界;豐富的學經歷,方能胸襟開闊的造出大格局;對藝術的鍾情關懷,把美學的體認融入生活中,而能別開生面」。
歲次乙巳(2025)宋大勇作品選
國畫中的山水畫,不僅僅是描繪山川景物,更是一場[精神的遠遊]。中國畫家筆下的山林溪谷,高山雲煙⋯⋯,那只是眼前景致,實則是畫者的情感的反射,心靈的歸所。
「可以遊」者,乃心之所往。畫者追求「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心境,而不以「寫實」為終,而以「寄情」為始,能「心遊其中,神與俱往」。
創作的初衷即不在於繁複鋪陳,而在於能讓人駐足凝視、進而能產生共鳴在這無聲的畫境裡,眼可遊、意可遊,心更可以遊。這種「遊」,不必於遠足跋涉,而是一種精神的自在與悠然,是一種不必親臨其境、便能遨遊千里的人文情懷境界。
「寄情山水・心遠地自偏」,「畫者,文之極也;山水者,情之寄也。」一幅山水,或高遠幽深,或曠然寧靜,實乃畫者情思。當經營構思落筆,是在山巒間尋覓內心的寧靜;在水波中映照塵世的超脫。
國畫山水的世界裡那一筆皴擦,一抹留白,水墨交融,皆為情思的流轉,與心靈的歸隱。在墨色山川之間,尋得一方屬於自己的心靜天地。
峽江帆蹤 半礬宣紙本 40 X 160公分 2024 -2025
層巒疊嶂間雲煙瀰漫,山勢巍峨連綿。左有江水蜿蜒流轉,舟行其間;右有樓宇隱現於山林之中,動與靜左右呼喚相映。正遐遊於雄渾靜美的心境。
黃海煙雲 半樊宣紙本 62 X 46公分 2025
黃海萬頃,山嶺陡峭,如身遊仙境,心遊太虛。不重塵世之跡,而見「逍遙遊」意,心在天地之外。氣象氤氳,一念即是千里之「神遊」。
峨嵋佛光 半礬單宣紙本 92 X 61公分 2025
1993年張大千和黃君璧兩畫師,同遊蜀地峨嵋山,見佛光乍現,即作[峨嵋佛光]以贈,並記其勝。此時佛山雲霧繚繞,層巒疊嶂間山路蜿蜒,佛寺金頂聳立,若隱若現,雲海翻湧,松林蒼翠,奇輝異彩,暈環普照,氣象萬千。幻遊於空靈幽渺,八方異彩的幻境中。
蘆蕩暮色 單宣紙本 93 X 43 公分 2025
蘆花 殘荷 孤舟 歸雁 夕陽
若似神遊在寧靜微晦,蕭瑟幽遠,孤高寂寥中。
山路蜿蜒 半礬宣紙本 76 X 40公分 2025
白雲繞徑,青山無語,沿著彎曲蜿蜒山道拾階而上,沉浸自然之懷,步步皆境,心亦自在。山色層層深遠,雲煙流轉,「身遊」、「心遊」之間,既行其路,亦遊其神。
谷口春舍 半礬宣紙本 50 X 60公分 2025
雲煙繚繞,屋舍靜藏於煙雲蒼翠林間,似遠似近,可「神遊」其間;心自逍遙,無聲的「墨遊」,亦是靈魂的「心遊」。
夕照岩石峽 半樊宣紙本 90 X 53公分 2025
在這片蒼茫天際下,巨巖如紀念碑,靜立於荒原。暮雲翻湧,山岩無語,神思飛越塵世,心神隨筆墨遊,天地之間,孤峻與蒼茫,蒼穹遼遠的胸襟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