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藝術家非馬
於「風簷雅敘」演講
非馬 William Marr
詩人 繪畫雕塑藝術家
1936年生於台灣,在廣東鄉下度過童年,台北工專(現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械科畢業。1961年到美國留學,獲馬開大學(Marquette University)機械碩士及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核工博士學位。在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工作多年,從事能源和環境系統研究。工餘從事寫作及繪畫雕塑。 他共出版了30多本個人詩選,包括中文、英文、雙語(中/英)及法譯意譯韓譯等;15本譯詩集(8本英譯中,7本中譯英),6本編著(包括《台灣現代詩四十家》及《朦朧詩選》),3本散文集及7本合著。 曾任伊利諾州詩人協會會長,並獲得兩項終身成就獎,其中一項來自馬奎斯世界名人錄出版委員會。早年曾獲台灣吳濁流新詩文學獎與笠詩社翻譯獎及創作獎。2016年,為了慶祝他的80歲生日,他的兩個兒子及媳婦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文學與科學學院設立了非馬(William W. Marr)創意寫作獎學金。2019年,台灣的中國文藝協會頒給他第60屆文學獎。芝加哥時報自2019年8月起每星期五於〈美國看天下〉專頁上連續刊登他的一首雙語詩。現居芝加哥。
🔸風簷雅敘🔸
一步一脚印 在詩畫世界裏漫遊[第一講]
https://youtu.be/8ne37zYaaiE
一步一脚印 在詩畫世界裏漫遊[第二講]
https://youtu.be/cAo0aRAX_7U
【非馬散文】
流淚的淮河 ── 悼念作家戴厚英
聽說戴厚英被殺身亡,我的第一個念頭是,會不會是仇殺?當我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一位也認識她的朋友時,朋友也這麼問。
我們會有這種直覺式的疑問,主要是因為戴厚英嫉惡如仇的性格。在她寫的每本小說裡,從早期的《人啊!人》到近期的《懸空的十字路口》,她都尖銳地抨擊社會的醜陋現象,無情地揭露知識分子嚴重的心理矛盾與危機。鑒于當前大陸社會在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問題重重,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她的「仇人」諒必也越來越多。
我同戴厚英認識是在六四後不久。她來看她在芝加哥大學唸書的女兒戴醒。像所有在海外的知識份子一樣,我猜她那時候的心境一定很複雜徬徨,不知何去何從。由于某種原因,她又被排拒于當時芝加哥地區一個中國作家學者的小圈子之外,更使她感到落寞鬱
悶,也使我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邀她到家裡來作客。在她滔滔不絕的傾訴裡,我認識了一個熱情敏銳憤世嫉俗、矛盾複雜的心靈。
就在她回國不久的一九九一年夏天,江蘇等地大水,災區嚴重缺乏食物、飲水及藥品。有一個晚上我接到戴醒的電話。她說她的媽媽在長途電話裡談到災區的慘狀,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大哭,並要她找我及朋友們商量,想辦法發動捐款救災。聽說她後來還為了
同災民共苦,到災區去體驗生活而病倒。
這就是戴厚英,一個把人類全部痛苦及天下興亡大任都扛在肩上的作家及知識份子。看到她那麼細弱的身體卻支撐著那麼一個堅強不妥協的心靈,常使我感到惻惻。
她後來又來芝加哥看她的女兒及剛出世的外孫女。我們也經常見面或在電話裡聊天。最後一次同她見面,是在一個朋友家,就在她回國的前夕,一個寒冷的冬天晚上。那段時間她的心情似乎頗不平靜,常說要去出家。我笑話她,說她那種性格,即使當了尼姑,
還是不得清淨。
這個夏天,長江大水使我想起了戴厚英同她的《流淚的淮河》,正要打個電話給戴醒,問問她的近況。沒想到,這淮河的女兒卻枉死在上海她自己的血泊裡。淮河有知,必會同聲一哭吧!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于芝加哥
山 ‧ 水 ‧ 火
先說山與水。
我當然離仁者與智者的境界都一樣遙遠。但如果「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說法可靠,那麼我可能較偏近于智者。
一座鬼斧神工拔地而起的高山會令人興起景仰之情。但如果這座高山腳下有一個明麗嫵媚的湖來映照它瞬息萬變的風貌,一定更富詩意。
前年與友人組團遊黃山及三峽。黃山上飄緲瀰漫的雲霧,令人不知置身天上或人間。而在「長江公主號」遊輪上,幾天幾夜在三峽的大山大水中懷古做夢,更是痛快淋漓之至。同行者對旅行社的安排及導遊服務的怨言,我都以見仁見智的話語加以疏解,有如我真是個仁者智者。確實,以那時候的開闊心境,我不可能去斤斤計較伙食單調、衛生不佳、娛樂節目缺乏、結伙玩牌的船上服務員缺乏專業知識及服務精神等等。只有等到離開山水回到了家,才為一卷模糊不清的黑白三峽風景錄影帶大光其火。那是我們看了船上放映
的清晰樣品,付了彩色錄影帶的價錢買來的。
去年同幾位臺北工專的老同學結伴暢遊加拿大洛磯山,也是有山有水,溶溶融融。特別是那個阿塔巴斯卡瀑布及露易絲湖,至今仍在我心中沖激蕩漾。
這次趁到舊金山參加一個親戚婚禮之便,租了一部汽車,到優山美地作兩日之遊。卻失望地看到本來應該一瀉兩千多呎撼天震地的優山美地瀑布,此刻只是幾根游絲,在那裡點綴風景隨風飄搖。鏡湖乾涸見底,到處是磊磊的石頭。而花崗石的峭壁雖然壯觀,沒
有雲霧繚繞,總覺得少了點情調。
這其實只能怪我自己。我一向出外旅遊多屬即興,對當地的情況很少在行前作深入的研究與了解,這次也不例外。到了那裡,才知道優山美地的瀑布大多只在春夏之交奔瀉轟鳴。現在是乾旱的夏末,山上的積雪早融光了,哪來的水?
沒有水,卻有了些關於火的見聞。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在芝加哥時便聽說美國西部乾旱,森林火災此起彼落。頭一天找到預訂的汽車旅館所在的山腳一條公路,卻發現道路封閉,路口有兩個穿制服的人在那裡把守。他們說因附近的森林大火,為了方便救火設備的運輸,公路暫時關閉。我們的旅館就在離路口不遠處,可以放行,但警告我們別超過界限。這時候我們才注意到空氣中瀰漫的輕微焦味。到達住宿的旅館,發現大部份的住客都是救火員,真正的遊客寥寥無幾。安置好了行李,便驅車上山看巨杉去。
優山美地國家公園裡有三個巨杉區。我們去的突阿倫密巨杉區靠近克蘭平原。把車子停在120號公路邊的停車場,往北步行約一英里,便可到達。沿途都是高聳的松柏,筆挺的樹幹直直插入青空,令人不禁抬頭挺胸精神爽暢。在我們前面,一位拄著拐杖跛著一條腿的老先生,便表現出一副勇往直前的勁勢。半路上我們碰到一群遊客,聚攏聽一位公園管理員的講解。我們聽了一會,嫌他們的步調太慢,便徑自前行。
一進入巨杉區,便看到一棵巨杉赫然擋在路口。許多小人國來的遊客在樹底下一個木板搭成的台架上仰頭瞻望或擺姿勢拍照。我們越走近,發現我們自己也越來越渺小。
巨杉是目前這世上最龐大也可能是最長壽的生物。我們面前這棵樹齡達幾千年的巨杉,光是樹皮便有三、四呎厚。這樣厚的樹皮,啄木鳥再長的尖嘴也奈何不了它,更不用說普通的昆蟲了。更神妙的是樹皮及樹身都具有防火的性能。許多巨杉的表面都有被烈火燒炙過的痕跡。從一些根部的大裂口,我們可清楚看到裡面塗滿了防火防蟲的黑色黏膠。開頭我還以為是人工噴上去的,後來才知道是樹木本身的自然分泌。
巨杉的繁殖也同火息息相關。種子發芽需要含有礦物質的泥土,小樹生長需要陽光。經常發生的天火把其它的草木燒光,留下了含有豐富礦物質的焦土,給巨杉的傳種接代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我們在地上撿到幾粒杉果,表皮非常堅硬。在大火的燒烤下,這些堅
硬的杉果紛紛爆裂,小小的種子們便迸落在肥沃的土地上。有比這更神妙的安排嗎?從前人們一碰到森林發生大火,便趕緊撲救。現在明白了這種舉措有時反而會阻礙巨杉的繁殖,國家公園因此製訂了一套選擇性的救火方案。除此之外,還有模擬天然大火的區域性放火計劃,為巨杉的繁殖製造有利的環境並改良森林的生態平衡及整體健康。
支撐幾百呎高的巨杉,一定需要很深的根吧?我問旁邊一位公園管理員。她說很淺很淺,因為優山美地到處是花崗石,泥土的厚度只有薄薄幾吋。我說這樣淺的根怎能維持巨杉於不倒。她說它的根雖不深卻極廣。這樣一棵樹,它的根鬚蔓延的範圍可容納好幾個足球場。而且所有的根鬚都同周圍其它樹木的根鬚交纏盤錯在一起。再強勁的風也休想撼動它分毫。
從巨杉區走出來,我們的腳步似乎穩健踏實了許多。
後院漲水盼即歸航
一九九三年八月,美國中西部大水,災情慘重,我寫了下面這首短詩﹕
地面管制中心呼叫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後院漲水
盼即歸航
多少反映了一部份美國人民批評政府每年花費龐大的經費去搞太空計劃,而忽略了對社會上貧苦社區(特別是黑人區)的救助與建設。
幾年前的“聖嬰現象”以及最近幾年越来越嚴重的“全球暖化”,造成全球氣候的大變動,給許多地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害,也使人們醒悟,人類的居住環境原來是這麼脆弱不堪一擊,因而也不再把「人定勝天」的口頭禪經常掛在嘴邊。當初提出「人定勝天」這句話的人,多半是為了鼓勵人們同惡劣的環境奮鬥。卻沒想到讓越來越多的人,因科技的進步而自以為已掌握了宇宙的秘密,傲慢地以上帝自居,像一個暴發戶般在這地球上為所欲為,甚至胡作非為。大量地浪費有限的資源不說,還濫伐熱帶雨林,濫捕濫殺野生動物,製造大量的垃圾與廢氣,污染水源空氣並破壞保護地球的大氣層。我曾經寫過一首題為『溫室效應』的詩﹕
自從在溫室裡
培養出不朽的塑膠花
使春天過敏的鼻腔不再發癢
自命為上帝的人類
便處心積慮
要用不銹鋼
打造一個
空前絕後的嶄新世界
你看呼呼作響的火爐
正越燒越旺
或許,『全球暖化』會讓人類熱昏的頭腦略為清醒冷靜,在大自然面前恢復一點謙卑與敬畏之情,不再為了一己一時的方便,而囂張地掠奪資源並罔顧地球的平衡生態。
就讓下面我這首『聖嬰現象』詩,來提醒我們卑微的存在吧!
莫非連上帝
也厭倦于
這日復一日的
單調
竟玩起
顛覆解構的
後現代把戲來了
信手輕輕一撥
安安穩穩的搖籃
便翻天覆地哇哇驚叫
大雪的日子
今年冬天芝加哥的天氣相當反常,前些日子人們還穿著單衣在戶外活動,這幾天卻遭遇到三十多年來最大的一次暴風雪。迎風的陽台上出現了一個有五、六尺高的小雪丘,落地窗也有一半埋在雪下。由于最近幾年的冬天都很暖和,雪也下得不多,所以當電視裡
一再發出暴風雪的預警,我們雖沒把它們當耳邊風,卻也不夠警覺。等雪真的下來了,才想起汽車油箱裡的汽油所剩無幾,鏟雪機也還沒送去作例行檢查,連手用的鏟雪工具也不足。好在是新年假期,用不著出門,可好整以暇地來對付車道上堆積的那兩三呎高的雪。何況風勢強勁,鏟過之後不久又會被雪鋪滿,等于白做虛功。
但左鄰右舍的大人小孩們都已紛紛出動,看樣子我們也不好不自掃門前雪,而且經驗告訴我們,讓積雪堆壓成冰,鏟起來將更費勁。花了兩三個鐘頭的時間在刺骨的冷風裡連推帶鏟,我們終於把車道清出一條小巷來。而一直發不動的鏟雪機,這時大概也覺得不
好意思,突然發動了起來,幫我們把車道上剩餘的積雪清除。我們的臉都凍得通紅,鼻孔呼出的霧水在我的眼鏡上結成一層白冰,而汗水卻濕透了我的內衣。放下工具,看著開闊的車道以及兩旁高高堆起的白雪堤岸,我們都滿意地笑了。
前一次的芝加哥大風雪是在1979年一月,一連下了十天,達34吋之多,街道的兩旁堆著比人還高的雪。我記得風雪過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每部汽車的天線上都高高紮著紅布條,以便車子在街口交會時讓對方看到。也是那一次,本來有望連任的芝加哥市長,
因積雪使整個公共交通系統混亂癱瘓並使旁街多日無法通行,而被選民轟下了台。從那次以後,在位的市長無不提心吊膽,一聽到有大風雪的預報,便早早做好準備﹕清掃街道,關閉學校,為無家可歸者預備好足夠的床位,等等。這其實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功用﹕讓選出來的公僕們兢兢業業于公眾的福祉,不致顢頇自用。這次大風雪過後才兩三天,日夜出動的鏟雪車已清理了大部份的街道,公路也都暢通無阻,而公共汽車及火車雖有誤點卻大多能照常行駛。這樣的效率實在令人讚嘆。
關於雪,我曾寫過不少詩。下面這兩首都寫于1978年,卻出于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情。
雪仗
隨著一聲歡呼
一個滾圓的雪球
瑯瑯向妳
飛去
竟不偏不倚
落在妳
含苞待放的
笑靨上
大雪
一夜之間
把個大地
刷得
比粉牆
還白
讓一切重新開始
讓第一張貼出的大字報
只是簡簡單單
一筆一劃都不苟且潦草的
斗大的一個字 ──
人
下面這首寫於1997年的〈春雪〉,則記錄我在窗邊看雪懷念遠方友人的心情,在寒冷中透著舒適的暖意:
愛做夢的你
此刻想必嘴邊漾著甜笑
我臨窗佇立
看白雪
在你夢中飛舞迴旋
真想撥通越洋電話
把話筒舉向窗外的天空
讓夢中的你也聽聽
氤氤氳氳
雪花飄蕩的聲音